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明清战略对决前夕(2 / 3)
成功的。 或者是说有意放纵,方便他们联络城内的内应获取消息来源,兴许也是为了迷惑祖大寿等人。 总之,明军这一次成功运粮食,主要是清军出现了极大的失误。 皇太极曾明确规定了“由远渐近”的围城方针,但是诸王贝勒并没有认真执行,甚而加以违背,自行其是。 多尔衮、豪格、阿巴泰、杜度、罗托、硕托、阿山、谭泰等,在他们执行围城的任务时,擅自移军,退到国王碑(地名,位锦州东)以东,在离锦州三十里的地方驻营。 不仅如此,他们私自决定,每牛录甲兵三人回家一次,后又以每次甲兵五人、每旗章京一员轮流回家。 多尔衮等人的错误决定导致了严重后果。 围困锦州的清军部队大量减员,军心涣散,无心围城。 城内明兵和百姓得以随便出入,粮草不断运进城。 锦州城内的明兵马匹都在别处牧养。 出关援锦的兵马也都退回休整、养马。 可以说,多尔衮等人有时候打打仗,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湖弄事的存在。 他们抢掠习惯了,这种费力还没好处的事自是有些不上心! 皇太极得知这个情况,大怒:“这样相持下去,迁延时日,何时能得锦州!” 他一天怒气未消,特派专使前往营地调查此事,并指令给予他们以应得处分。 张存仁及时分析了围城不见效果的原因。 他在奏疏中写道:“我大清兵开始围困义州,又围困锦州,如勐虎围困猪狗,大明猪狗不敢与我军勐虎对抗。 至今他们犹奋螳臂当车,属实是不知道我大军的厉害。 虽然以明廷统帅的才智不能抵抗我大清,可我大清士卒围困不严,让明将得偷偷运粮接济,才苟延残喘到今日。” 总之就是多尔衮他们没有好好办事找了个借口,分析了以往围锦失利的原因之后,提出了围锦的新措施。 来年春天大兵攻锦州,或挖壕,或炮击,不克不止。 臣料城必得也,城内的蒙古士卒自会生变,在城中四处作乱。 若是不这样进行,想要拿下锦州,亦无定期。 若欲久困,必绕城筑台,兵围数匝,始可得也,犹如围困大凌河旧事一般。” 他主张围锦,攻松、杏、塔山三城,而锦州不攻自破。 “松山、杏山、塔山,乃锦州之羽翼,宁远之咽喉也。 此三城不破,宁锦之胆不丧。 三城之中,惟塔山可取。 其城在两山之下,若从山上以炮击之,其屋室自坏,不多费力,而城可得矣。 城一得,锦州之羽翼折,而宁远咽喉塞。 羽折喉塞,宁锦之胆自丧。” 清兵“围城不严”,围城又不得法,是它失利的基本原因。 现在皇太极开始发怒了,毕竟耗费如此多的钱粮,时不时的接到多尔衮等人与明军厮杀的战报。 个个都说明军怯懦不敢出城交战,结果人家随便出城,还把粮食偷运进去,你们几天后才得知消息。 真是一个个没把朕的命令记在心上,以至于耗费如此之大,不得寸功。 皇太极换下多尔衮等人,派遣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阿达扎、罗洛宏率军前往锦州。 他们完全按照张存仁的建议,将八旗将士开到离城很近,明炮火射程不到的地方扎营。 城四面每面立营八座,绕营挖深壕,沿壕筑垛口,每两旗之间,又挖一长壕,近城一侧,设哨兵巡逻,严密监视城内明兵动静。 经过这一番部置,锦州城已经处于清军的严密包围之中。 围锦的清兵马步一万开始在城四面掘壕,安设大炮四十位。 从杏山北十里的五道岭,到岭北数里的寨儿山各处山头,都有清哨兵联络,晾山不绝。 另据前线不断送来的报告说:清兵在锦州城外周围挖壕,在壕里边安设棚木。 又报称:清兵共四万余骑在城外四面扎方管、长营,任离城五、六里的地方挖壕围城,道路已被封锁。 辽东战况在皇太极的纠正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不得不说,清军刚挖壕严困锦州,就取得了重大战果。 锦州外城为蒙古兵防守,他们看到清军阵营严整,围困严密,都很吃惊。 当然也有满不在乎地蒙古人向清军巡逻兵喊道:“你们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