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夜论(2 / 3)
事,无论是读书人,还是官吏、普通百姓、贱籍商人,都可以上奏言事!”
王叔英点点头,接着问道:“我听说你已经上了两道奏章,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不知是真是假?
岂不闻孔圣人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搞明白一件事,却迟迟搞不明白的时候,你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很清楚却无法完善表达出来的时候,你不要去启发他。
至于后面那一句,则更好解释了,即:跟他举一个例子,若他不能举一反三,那么你就没必要再给他举例子了。
“方先生,有道是事不过三,我等身为臣子,身为读书人,即便是关心朝政,可也得履行圣人的教诲啊……”
王叔英这是在提醒方孝孺,不要在执拗!
不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建言!
方孝孺回答道:“既然王先生提到论语泰伯篇,那岂不闻第八章说道“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等读书人就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因为读书的职责,就是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为此要奋斗终生,死而后已!”
方孝孺说道:“所以只要是我等认为是正确的大道,是仁义之道,那么就应该穷其一生也要践行!绝不能半途而废!”
王叔英刚说“不可再三”,结果方孝孺就对了个“终其一生”!
还真是针锋相对,丝毫不退让啊!
王叔英再道:“你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仁义之道,只是不知道你这仁义之道,有多少人认同,有多少人能够追随?”
“再说了,
方孝孺闻听此话,冲着门口高声说道:“张林!”
“学生在,请先生吩咐。”
一个十一二岁的稚嫩童子一脸错愕的迈步踏进门槛儿,只见他身材瘦小,脸上还带着婴儿肥,身上的童真之气还未散去。
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他不明白先生叫他所为何事。
方孝孺道:“你来背诵一遍《孔氏家语》。”
“额,是先生!”
这个童子明显有些紧张,神情也有些惊慌,咽了一口吐沫,旁边的人甚至都能听到他的响声!
“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这个同时刚开始背诵的时候还因紧张而结巴了两下,可是后来越背越熟,越背越有信心,到最后几乎都快成朗诵了!
等他背完,方孝孺点点头,问道:“来,你给王先生解释解释这篇文章的意思。”
同时看了一眼王叔英,赶紧又低下了头,“回先生的话,孔圣人在这里说的意思是,能不能遇到贤明的君主,是时运的事;贤还是不贤,是才能的事。
君子学识渊博、深谋远虑,而时运不济的人多了,何止是我呢!”
“况且芝兰生长在深林之中嗯,不因为无人欣赏而不芳香;君子修养身心培养道德,不因为穷困而改变节操。”
等他说完方孝孺才露出满意的神情,笑着点了点头,眼神当中满是赞许。
“嗯,很好,你暂且下去吧。”
“是,先生。”
方孝孺看着王叔英,满脸笑容,只是这笑容当中带着三分调笑,五分讥笑,还有两分说教,
道,“王先生,你看看,一个十来岁的童子都知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王先生您怎么就不明白呢,我记得先生的学问可不在我之下呀……”
方孝孺借一个童子来说话,明显是要借此来堵住王叔英的嘴。
以示自己态度决绝!
同时也有表明自己绝不改变,绝不妥协的意思!
“呵呵呵……”
王叔英丝毫不以为羞耻,仍然笑着说道:“能够再领略一下方先生的伶牙俐齿,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嗯,果然牙尖嘴利!不可小觑啊!”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再劝了,来日高台之上,在听方先生的雄辩!在下就告辞了!”
出了客栈的门,王叔英登上马车返回家中。
坐在马车当中,他不由得眉头微皱,心中有几许担忧。
可是思来想去,仍然没有任何办法说服方孝孺,只好又无奈的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王叔英心里很清楚,即便这场高台辩论方孝孺赢了,也无力改变任何事!
因为王叔英给皇帝授过课,他很清楚这位皇帝的心境如何,
他认定的事,是绝不会改变的!
若有人胆敢阻挡,必将会被碾为齑粉!
所以就算方孝孺赢了辩论,皇帝该出兵还是要出兵!
输与赢的区别,只不过是皇帝采用温和手段,还是雷霆之势罢了!
皇帝赢了,手段自然温和无比,若是输了……那肯定会有一些人要遭殃!
首当其冲的,就是方孝孺、解缙!
如今的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