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2 / 3)

加入书签

河床的升高就意味着河水面的高度抬升,这便出现了地上河,而黄河两岸的堤坝却仍旧没有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遇大雨天气,河岸决堤便是不足为奇……”

“而黄河所带来的泥沙,是人力无法清除的,因此在工部同僚的构想里面,如果能够让黄河自己带走泥沙,那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朱允熥闻言,翻看了一下奏章问道:“所以你们准备首先将河道缩窄,然后将附近河流中的水引入黄河之中?”

秦逵的眼睛里面露出了光,略微带了一点激动的说道:“不错,陛下说的正是!”

“增加黄河流速,便能借机带走河床泥沙,降低河床……而且还可以在河流缺口处建造大型人工湖,当黄河决堤时大量河水涌入人工湖,此后建立堤坝拦截河水……

如此一来就能便能减少黄河决堤带来的危害,而黄河两岸的百姓不但不会在受到它的侵害,反而土地能够耕种获利良多……”

朱允熥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秦逵所提的这种治理黄河的方案,在明朝万历年间潘季驯也提过。

这种治理黄河的理论提出几百年之后,西方才提出了同样的治理思想。

“秦部堂,你有没有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一旦黄河河道变窄,势必水流湍急,固然能够带走河沙,可同样也带来了隐患,

一旦遇上暴雨天气,黄河水位上涨,如果来不及排泄,誓必冲击堤坝,按照大明现在的工程强度,能否抵抗得住大水冲击?

要知道一旦黄河泛滥,必然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朱允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现在的工程质量跟后世根本没法比!

后世在修建堤坝的时候,需要用到大量的石头、水泥、钢铁,还有许多现在根本无法达到的技术……

这些现在根本不具备。

所修建的工程,谁能保证质量?

而且就算古人聪慧,修建的工程质量过硬,朱允熥也不可能同意他的方案!

朱允熥盯着他说道:“秦部堂,你所说的朕都明白,可是朕不可能举全国之力来治理黄河,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就导致大明疲弊,你可明白?”

秦逵心头一惊,赶紧跪倒在地上,“微臣只是一心治河,绝没有别的心思,请陛下明察!”

秦逵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应,是因为有历史的警戒在前。

于公元前二四六年,也就是秦王嬴政元年,

由韩国水工郑国在秦国主持修建郑国渠,耗费了约十年才完工。

郑国渠确实是古代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泾阳县西北的泾河北岸。

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三百余里。

随着郑国渠的修建,使得关中一下子就成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从而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实力。

可韩国之所以把郑国这个人送给秦国,修筑水利工程,就是采用了“疲秦之计”。

秦国要东出统一天下,韩国首当其冲,其时韩国因惧秦,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

就是想要借着郑国渠这项工程,耗费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从而让秦国陷入疲弊的境况,再也无力攻打他国。

这就像一个糖衣炮弹,虽然美好,却很凶险。

可是秦国却挺过来了,韩国此举适得其反,促使秦国更加强大。

秦国吞下了糖衣,又把炮弹甩了回去!结果不但是韩国,就连关东其他国也被一举扫除!

真要按照秦逵的方案治理黄河,又是一个郑国渠啊……

当年秦国能挺过来,大明可不一定。

再者说了,也没有必要兵行险招。

朱允熥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走到秦逵身边,伸手将他扶起来说道:“秦部堂的忠心,朕自然明白,这点不必多说,朕相信秦部堂!”

“多谢陛下!”

朱允熥也不在和他兜圈子,直截了当的问道:“秦部堂,你也是个有见识的人,应该知道这种治理黄河的方案朕不会同意,说吧,你们具体是准备怎么做?”

秦逵想要笑一笑,缓和一下气氛,可是发觉自己很是尴尬,

心思被陛下看穿,那还怎么兜圈子?

只好老老实实的说道:“陛下圣明……其实工部是准备从开封府,言者归德府(也就是今日的商丘)、经过徐州和淮安,然后入海的这一段修筑堤坝……”

秦逵所说的,是明朝时期黄河水道的流向,这和后世不同。

后世的黄河,是在一八五五年才改道的,从开封兰考那一带斜着向东北方向,走濮阳、聊城,过济南、滨州、利津而入海。

朱允熥笑了笑,“都说秦部堂是个老实人,今天看来也没有那么老实嘛,鬼心思也不少!”

秦逵脸上挤出来笑容,附和说道“微臣是想如实禀报的,可下面的官吏觉得得多报一点儿,等朝廷不同意了,在拿出原有的方案,这样朝廷就不好拒绝了,下去我就教训他,鬼心思真多!”

朱允熥知道他不是推脱责任,让别人替自己背锅,而是逗自己开心,便说道:“能让秦部堂都同意的鬼心思,可见也是有本事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