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董逃歌(1 / 2)
乱世生存本来就是以达到目的为准则,若是换做了历史上真实的吕布,又或者是《三国演义》中的吕布,韩涛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采用贾诩的计策去算计。
因为那样的吕布本身就是一个奸诈小人,而且背信弃义,对于这样的人自然是不需要讲究什么卑鄙不卑鄙。
可现实中的吕布却是一个忠义之士,也被韩涛欣赏了多年,一直是他想极力争取和拉拢的对象。
韩涛当然不希望因为刺杀董卓这个事件,让吕布成了自己的敌人,这才是他拒绝贾诩计策的最核心原因。
众人听了韩涛的话都沉默下来,他们都知道韩涛有想收编吕布之心,自然是不能再劝。
尤其是王允,更是满脸的失望。
韩涛却在此时开口说道:“文和,其实你的计策提醒了我,虽然我们不可以利用任红昌去算计吕布,但并不代表我们不可以去算计董卓。”
贾诩看向韩涛,猛的眼睛一亮,已经听出了他话里暗含的深意。
王允和王盖却是一脸的迷茫,用疑惑的眼光看向韩涛。
韩涛却不过多解释,只是冲着他们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
……
眉坞的董卓府邸正厅。
此时,董卓正与牛辅在谈话。
”岳父,最近我在长安发现了一件诡异的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街头巷尾突然流行起一首民谣,叫做《董逃歌》,牛辅向董卓做着汇报。
“董逃歌?这是什么意思?”董卓疑惑地向牛辅询问。
牛辅将一卷竹册呈递到董卓的面前:“这就是我摘抄下来的歌词原文。”
董卓打开逐渐开始仔细观看,歌词是这样写的:
承乐世,董逃;游四郭,董逃。蒙天恩,董逃;带金紫,董逃。行谢恩,董逃;整车骑,董逃。垂欲发,董逃;与中辞,董逃。出西门,董逃;瞻宫殿,董逃。望京城,董逃;日夜绝,董逃。心摧伤,董逃。
起首两句“承乐世”,“游四郭”说的是董卓在承平安乐的时候,得到了高升,借着拥有重兵,所以横行霸道,无所顾忌。
随后的“蒙天恩”,“带金紫”两句,说的是董卓借助天子的“宠信”,得到了很多特权,享受着荣华富贵。
“行谢恩”“整车骑”说的是董卓曾经因为在镇压黄金起义时失败,遭到贬职,却又得到灵帝赦免,从而重新发迹,现在的地位愈加显赫。
这首歌词的前六句主要描述的是董卓的前半生是如何发迹,且达到了权利的巅峰,其中也包含着对桓、灵二帝被董卓蒙蔽,宠信他的讽刺和不满。
诗的后七句说的则是另外一层意思:“垂欲发”
,“与中辞”说的是董卓因为被联军毁坏洛阳,而被迫迁都。后面的五句写的是洛阳、长安的民众因为这次迁都事件中,遭到了董卓的掳掠,悲凉的心情。
歌词每句结尾的“董逃”二字,则表达着民众对于董卓的深恶痛绝,无论在何时,只要见到董卓,就要逃跑的意思。
董卓看完竹简上的,不由得勃然大怒,因为他已经看出整首歌词都是对他的讽刺、痛恨与憎恶。
“这些刁民好大胆,竟敢对老夫如此污蔑和谩骂、讥讽。牛辅,你立刻给我安排人彻查到底。”
“写歌词的人,唱过歌的人,总之,只要和这首歌沾过边儿的人,一概不能放过,全部给我就地正法,一个都不许放过!”
董卓厉声地向牛辅下达着指令,此时他即将要接受禅让即位,又怎能允许这样对他进行谩骂讽刺的歌词在市面流行。
“岳父放心,这件事我一定彻查到底!”牛辅答应着就要往外走。
“阿翁,万万不可!”就在此时,韩涛大步地走了进来。
自从向董卓表达忠心,且做出了等董卓登基之后,要迎娶董白的承诺后,韩涛又得到了董卓的信任,可以单独自由进出眉坞,不受限制。
董卓看到韩涛进来赶忙招呼着:“子真,老夫即将登上皇位,这些刁民如此诋毁老夫,不惩处又如何立威?”
“阿翁,正因为您即将即位,才更应该笼络民心,不宜在此时大开杀戒。”
“我有一个办法可以消除这首民谣对您词带来的影响。我们只需把这首歌词改一个字,让它的含义发生变化也就可以了。“韩涛笑着向董卓解释着。
”改一个字?改什么字?“董卓没有明白韩涛的意思,疑惑地问着。
“把逃字改成安字,这样董逃歌也就变成了董安歌。无论何时见到董太师、董相国,就安静祥和,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寓意吗?”韩涛向董卓说出了自己的解释。
“董安歌?“董卓仔细地品味着,忍不住拍手叫好,“好,还是子真你有办法,只是改编一字,就让整首歌有了变化,寓意也从讽刺变成了歌颂,真是好办法。”
“牛辅,你马上把这首歌按照子真的改编,安排人四处传播,从现在起,我要大街小巷都传唱这首董安歌。”董卓向牛辅下达的命令。
牛辅连声答应着退了出去。
董卓回身笑着招呼着韩涛坐下:”子真,你今日来找我,是不是那传国玉玺已经做好了?”
韩涛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