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平衡(1 / 2)

加入书签

韩涛当然不能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知道贾诩的身份,他故作惊讶地向阎忠询问着:“阎先生,你认识这位先生?”

阎忠赶忙回应道:“回主公,此人是在下的同乡,姓贾名诩字文和,他足智多谋,有陈平、张良之才。”

果然是贾诩。韩涛心中暗自赞叹,没想到这次无心插柳柳成荫,居然又遇到了一位汉末名仕。

“贾诩贾文和?”韩冲听到阎忠报出贾诩的名字,却是微微一怔,随后疑惑地向贾诩询问着,“那先生为何在新城时却自称姓段?”

贾诩尴尬地向韩冲施礼致歉:“回子善先生,在下返乡途中,被羌人所擒,险些丧命,不得以之下,只得自称是段公之后,来吓唬羌人才得以苟活,来至新城。当日尚有数名同行者,我不便过多解释,才只得继续以段姓自称,并非在下有意欺瞒。”

韩冲恍然:“原来如此。先生于新城数千兵士有大恩,在下又岂会因此事怪罪于你。”

阎忠对贾诩说道:“文和,我素知你才学过人,只可惜一直未能跟随明主。今日我已投效在韩郡守门下,你何不与我一同为使君效命,一展才华。”

韩冲见阎忠向韩涛举荐贾诩,也赶忙说道:“堂兄,今日我等能死里逃生,占据叛军大营,多赖文和先生妙计。先生才智过人,的确是难得的人才,还望堂兄一定留下先生。”

随即他就把贾诩如何用计,可以重创叛军,并且让众人死里逃生的过程讲述了一遍。

荀氏叔侄站在一边,见阎忠和韩冲都极力推荐贾诩,听着韩冲的讲述,听到贾诩用计之巧妙,不由得上下打量着他,也是颇为赞叹。

韩涛听了韩冲的描述,心中赞叹:不愧是有第一毒士之称的贾诩,才能够想到如此计策,换成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未必能想到这样的解决方法。这样的人才,当然是不能放过。

韩涛赶忙上前对贾诩说道:“先生巧计破敌,更保住了新城数千兵士,如此才学,令韩涛极为钦佩。涛初到凉州,望先生可以相助。”

贾诩赶忙回应:“使君大名,贾诩亦有耳闻。在下与子善先生相交数日,颇为投缘,今又有故阎兄相荐,使君相邀,自当效命。主公在上,请受贾诩一拜!”

贾诩说完,恭敬地向着韩涛施礼拜见。

韩涛赶忙伸手将他扶起,心中暗想:虽然对了新城,但得到了一代毒士,这笔买卖也不算亏。

韩冲见贾诩投效韩涛,也是十分欣喜,随后上前说道:“堂兄,今日我等能死里逃生,占据叛军大营,除了文和先生妙计之外,还要多亏奉先将军及时救援,冲垮李文候战阵,连斩两名敌将,才得以解困。”

“奉先高义,一夜奔袭二百里救援新城,韩涛感激不尽,请受韩涛一拜。”韩涛诚恳地向着吕布施礼。

其实韩冲不说,韩涛心里也能想象到吕布在此次新城之战中所起的作用。若是没有吕布,就算有贾诩的计策,单靠新城那点兵力,也难以实现翻盘。

别的不说,单是吕布率领骑兵一夜奔袭二百里这份义气,就足以让他大为感动。

可见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是相当有道理,无论是《三国演义》里的艺术加工,亦或是《三国志》等历史典籍里对吕布的记载,其实也只是后人所写,只有自己感受到的对方的人品,才是最为真实的。

吕布赶忙向着韩涛回礼:“吕布本就是奉命前来救援,自当倾尽全力,不敢当使君如此大礼。倒是使君,竟能率步兵于一日一夜之内奔袭二百里赶到,这行军速度才是让人叹为观止。”

韩涛赶忙指着站在一边的解释着:“此事可不是我的功劳,而是要多亏文若和公达叔侄俩了……”

……

吕布带领骑兵匆匆离开,都没顾上和荀氏叔侄打招呼,但他们还是很快得到了消息。

荀彧当即判断出,一定是有紧急情况发生,马上招呼黄忠,调黑甲军和三千步兵只携带兵器,沿着吕布骑兵的行军方向先行出发,争取时间。随后又下令全军拔营,向新城进发。

当韩涛追上大军时,他们已经离开原来的驻地十几里的路程,而黄忠等人则行得更远。

韩涛与荀氏叔侄汇合以后,将大军交给管亥、周仓带领在后缓行,他们迅速更换已经备好的马匹追上黄忠,加速前行。

正是因为有了荀氏叔侄提前安排一支部队轻装前进,才给韩涛争取到了时间,让他也能在最短的时间,也赶到了新城。

听完了韩涛关于荀氏叔侄安排的描述,吕布、韩冲和贾诩看向他们的眼光,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尤其是贾诩,他看向荀彧叔侄的眼光中,既有欣赏,也有着几分小小的桀骜和不服气的神情。

贾诩的这个反应,韩涛看在了眼中,也非常的理解。毕竟他的年龄比起荀氏叔侄要大上许多,又都是靠智谋安身立命,现在他又刚刚加入自己的阵营,自然是想着要多表现,有荀氏兄弟挡在前面,对他的发展肯定会有所影响,有嫉妒心一点都不奇怪。

更重要的是,贾诩是凉州本地人,而荀氏叔侄其实是外来人,这种地域上的排他性,也会让他们之间有攀比之心。

其实这也是在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