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吃瘪(1 / 2)
说来可笑,李承乾献粮献药,缓解灾情,改善民生,也算是对大唐百姓颇有恩德。
可长安城里的这些百姓,压根就看不到他的好,竟被一些毫无根据的流言,唬得一愣一愣的。
究其原因,长安城里的百姓,多半家境殷实,并没有亲身感受到这些恩德。
反倒是马周这样经灾区而过,真真切切地感受过李承乾的恩德,才会愿意为他说几句好话。
对于这些马周口中所提的游侠,李承乾还抱有一丝希望。
这些游侠常于三教九流,也常游荡于大唐各地,对他李承乾的功劳,多少也该听闻过。
说动这些游侠帮助自己,该不会是件太难的事情。
既然要拜托人家帮忙,李承乾自然要亲自探访,于是他带着马周上了自己的马车,一路朝那些游侠混居的地方而去。
一路上,马周已向他解释了这些游侠的状况。
马周曾于两年前,因考科举之事,第一次前来长安。
他自幼家贫,靠着县里推举,才侥幸得了入京考科的名额。
入得长安来,马周那点盘缠自是住不起酒楼客栈,只能在长安城南的一处贫民大院子里,租了个破落屋舍。
那大院里住了不少贫蔽孤苦的流浪儿,平日以乞讨拾荒维生。
马周起先很是困惑,那院子虽然破落,但也算是有主之所,怎么这群流浪儿能以此为居,不受他人驱赶?
但住了段时日他才明白,原来正是这院子的主人家,无偿将其中两处大堂舍拿了出来,供给这些流浪儿居住。
再过了久些,他又时常能见到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青年人,常常作了身武夫打扮,带着食物布匹来看望这群流浪儿。
与之接触之后,马周才知道,这青年武夫,正是这所大院东家的独子,也算是个家境殷实的公子哥儿。
这公子哥姓段名思文,但他显然名不符实,既不斯文,也不思文,反倒对武事很感兴趣。
这段思文也算是个豪侠之士,常常接济孤苦流浪儿,久而久之,在长安城中,也算有些侠名,颇受三教九流尊崇。
马周对他很是佩服,与那段思文有过几次接触,两人年龄相仿,也算是相交一场。
后来马周考举不成,之后便心灰意冷,游学各地。
此番重回长安,马周碍于自己要寻正经出路,本没打算再寻那段思文,但后来遇到这流言之事,要替太子殿下查清流言真相。
马周对长安城的了解,自然很浅薄,于是他又去了趟南城,找上了段思文。
“这么说来,这段思文,倒是个乐善好施,善搭援手之辈了?”李承乾对这人很感兴趣。
自己手上缺人,多笼络些京城豪侠,对自己很有帮助。
往后再遇上些事儿,手上有一批人可用,总好过自己单打独斗。
而且听马周的意思,这段思文虽然久居三教九流,但品性上倒没什么缺点,算是可靠之才。
马周点头予以肯定:“此人除了好酒之外,并无缺点。此番我托他行事,使了些千日醉,段思文二话不说,便张罗着替我打探消息。”
李承乾笑了:“酒我有的是,只要他愿意帮咱们的忙,舍些千日醉又有何妨?”
马车行至南城,周边建筑愈发疏离破落,肉眼可见的环境变得残旧破败。
在一处庙宇隔壁的大院落里,李承乾见到了那所谓的游侠领袖。
年龄看上去并不大,比李承乾稍长几岁,与马周相当,不过二十好几。
但与马周斯文清瘦的胚子不同,段思文身形要高大强健得多。
他脸上的大胡子,将其气质衬得豪迈伟壮,颇有些落拓不羁的游侠风范。
院中还有些半大的流浪儿,据马周说,这些小子,都是这段思文的跟班,只听段思文一人指挥调度。
李承乾既然来了,自然要示些好。
他吩咐刘全将马车上的粮食和布匹搬了下来,又亲自提了两壶千日醉,与那段思文到了房中。
一见烈酒,这段大胡子笑得嘴都合不拢:“早听这水云间的千日醉乃是极品佳酿,我府上近来落魄了些,便没愿意舍钱去喝那烈酒,想不到竟然有人送上门来了。”
李承乾心中更感钦佩,听马周说过,这段思文家境并不差,为人也很是豪爽,按说他不该喝不起千日醉的。
但看这一大院子的半大小子,想也知道,他这是将家资都投在这些流浪儿身上了。
拱了拱手,李承乾心有感念:“段兄仗义疏财,实在叫人佩服。”
段思文哈哈一笑,极为豪迈地一挥手道:“说这些做甚?马周带你过来,想是为了探查那流言之事吧?”
李承乾一愣,想也是,马周托人办事,总不能什么都不交代。
段思文又解释道:“马周早与我交过底,说是替太子身边的人探查真相,想来你就是太子的门人了。”
李承乾点了点头:“在下高明,正是太子门人。此番探查真相,是要还太子一个清……”
他的话还没说完,那段思文就大大咧咧从矮桌上拿起千日醉,拍开了泥封,打断他道:“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儿不用多说,太子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