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治标又治本(1 / 2)
“咦?父皇,你怎么来了?”
见李世民前来,李承乾赶忙站起身来,稍一躬身,揖了一礼。
他这时才注意到,李世民身后,还跟着三个中年男人。
这三人看上去一副公卿大臣扮相,想来是朝中重臣。
李世民身边的大臣,在历史上那也是赫赫有名,李承乾迅速调动前身记忆,探明了这几人的身份。
嚯,居然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房、杜二相,剩下的一人,居然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这不是自己的舅父么?
他立马再朝几人微一施礼:“承乾见过舅父,见过两位相公。”
长孙无忌已捋须笑了起来:“承乾这是在做什么,怎地生出如此香气?”
他说话间,眼神一直盯着李承乾手里的红薯,那副表情,就差将“快送来给我尝尝”写在脸上了。
李承乾心领神会,转身将烤好的红薯、玉米等物呈了上去:“今日天气不错,我在院中烤些吃食。”
他率先递给李世民,但李世民却没有接,只是嗔了句:“胡闹!这堂堂东宫,何时变了尚食局了?”
他这话责备的意味并不重,毕竟李承乾刚立了大功,这点小事,自然是无需计较的。
嗔骂了一句,李世民才接过那烤红薯,而后递给身后的长孙无忌等人:“来,诸卿尝尝!”
长孙无忌等人接过食物,皱着眉看了两眼,又闻了闻,才放进口中。
“嗯?”
刚吃第一口,长孙无忌眉眼便是一抬,而后又眯了起来。
“这是何物,竟有如此美味?”他笑着问道。
“舅父手中的,乃是红薯,房相公手中的,名叫玉米,而杜相公手中的,是土豆。这些都是我从胡人手中寻得的粮食。”李承乾老老实实解释着。
“哦?红薯?”
长孙无忌又看了看那烤红薯,又轻咬了一小口,接着便是眯眼点头,露出副心满意足的表情。
“此物口感极佳,又能裹腹,当得是少有的美味。”三两口将那不大的红薯咽了下去,长孙无忌赞道。
这是自然,这玩意儿比大唐的粗粮好吃多了,李承乾心中暗道。
李世民这会儿也在埋头开吃,囫囵吞下一小块红薯,他才空出嘴来:“这些……就是承乾送来的粮食。朕已吩咐人,将这些粮食送至灾区,灾民们就要靠这些东西熬过去了。”
“原来如此,方才陛下说要咱们体会灾民生活,说的就是这红薯、玉米等物。”房玄龄道。
“不错!”李世民点了点头。
他擦了擦嘴,又赞道:“承乾,今日这般做法,比你前两日送上来的红薯,似乎要更加美味。”
李承乾点了点头:“这些作物,既能煮食,也能火烤,做法简单,也能裹腹,算是最好的赈灾粮食了。”
“确实不错。”李世民又看了看地上火架上烤着的玉米,皱眉问道:“那么……此物能否移植到我大唐来种植呢?”
“当然能!这些东西产量极高,对土地要求也简单,比起稻谷小麦来,种植难度要低得多呢!”李承乾回道。
他本是想着将这几样高产作物推广开来,当初购买粮食时,还特意留了些粮种。
但这两天李世民忙着处置灾民之事,一直未曾得见,而且李承乾也存着担忧,自己贸然说让百姓换种新作物,怕是不好实施。
这时候李世民问起来,他自然是要大力宣扬这些作物的好处来,最好是让李世民赶紧找一块地试验一番,而后推广全国。
反正这些作物,生长周期都不长,几个月时间就能成熟结果。
只要一经试验,李世民一定能看出这些东西的好处来。
到那时,大唐的百姓都能吃饱肚子,也算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历史上,我国人口的几次大增长,不都与这粮食改革有极大关联吗?
“殿下的意思是……这东西,不挑田地,很适合在荒地耕种吗?”
这时候,一直埋着头吃着土豆的杜如晦站了出来,一脸喜色道。
“不错!这东西若能推广开来,我大唐的百姓,便不缺粮食了。”李承乾点头道。
怕李世民不应允,李承乾补充道:“儿臣已备下粮种,父皇可先挑一块荒地,先将这几种作物种下去,试验一番。待……”
他的话还没说完,李世民已抬起手来,摇头道:“不用!”
“额?”
李承乾一愣,却听李世民又开口道:“如此良种作物,直接推广开来便是,有何试验的必要?”
他说着,便已回头与那几位谋臣笑了起来。
李承乾一头雾水,却见房玄龄也站了出来,捋须笑着:“咱们先前还在忧心,如何寻找合适粮种,解决那灾区田地失肥的问题。现在,太子殿下献上的作物,不正适合在那些地方耕种吗?”
李世民轻轻一笑,满意地点了点头:“朕正有此意!”
一般来说,换种新型作物,需得仔细筛选验证,方能施行。
但灾区此刻田地荒芜,最需要这些易于耕种,产量又高的作物。
是以,李世民压根无需试验,也没有时间试验,他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