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刘备创业(2 / 4)
患;一派认为刘备若杀了,将失去人才们的心,不利于丞相的事业长足发展。曹操选择了后者的意见,到底还是没有杀刘备。 于刘备而言机会来了,袁术打算往北逃窜,联络庶出的袁绍,兄弟合为一处。刘备申请曹操说道:“备自请拦截袁术,若二袁合为一处,极难图也。” 曹操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刘关张三人赶忙安排,火速逃离。 半路上,许褚来请,刘备怎肯回去?一言就打发了许褚。其实曹操真要拦截刘备,就该派遣大军前往,派一将一彪人马前去,就算不用一言打发,也是刀兵相见。刘备已经是蛟龙脱钩,鱼入大海了。他一鼓作气夺了徐州,斩了车胄。 比起吕布不同,徐州军民对刘备并不排斥。陈登认为车胄可以不用斩,杀了车胄,等于违抗朝廷,政治上曹操就能兴师问罪。这是刘备等人失于计较的地方,归根结底,是自己对事情缺乏周密的考虑。这样,刘备与曹操直接对立了。 没办法,刘备采取联络袁绍的策略。从一件小事情我们可以看出袁绍有多么不可靠。要联络袁绍,一般人连门都进不去,更别说见袁绍的面。袁绍不是名士不见,所以一般人难得碰面。幸好本地有一人与袁氏结三世之好,叫郑玄,托他的笔给袁绍带了一封书信,意思就是联合刘备合击曹操。 袁绍假使是个明白人,就算刘备不写书信,也该主动联刘破曹,把汉献帝这张牌给夺过来,避免日后独自面对曹操。他袁绍没有啊,二袁精神骨子里对草根一流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歧视!这还是看在郑公的份上才看完了书信。袁绍不计较刘备灭他兄弟的事情,但军事上也就意思了下,加上袁阵营组织上成员之间有矛盾,竟消极抗曹,最后坐视刘备被逐。 刘备刚到手的徐州,抵敌曹操不住,妻小陷落,弟兄三人失散,不知生死。刘备独自往北投靠袁绍,关羽约三事,暂降曹操,张飞后来在古城出现。 刘备现在毕竟有名气了嘛,是“皇叔”,所以袁绍接见了他。刘备提出要尽快破曹,主张速战。而袁绍手下田丰沮授等人则反对速战论,应缓守,并派兵骚扰,稳操胜券。袁绍采纳了刘备的意见。刘备的想法也是自私自利的,他不是听不懂田丰沮授的想法,更会明白缓守于袁绍有利,但刘备更希望袁绍曹操两雄火拼。这二人都不是忠于汉室的人,袁绍更不像,刘备需要一个时机,然后脱身,另谋发展。 白马之战,关羽砍了颜良;延津一役,又刀劈了文丑。曾被袁绍誉为“可惜我上将颜良文丑没来……”谁知这二人就这么报销了。关羽可谓名震三军!刘备也由此知道了关羽的下落。 袁绍这人有些喜怒无常,重要的决定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没个清醒的考虑。他喝道:“关羽杀我大将,刘备必与之同谋。来人啦,拉下去砍了!” 刘备一阵哭诉,愿阵前唤回关羽。一虎换二獐,袁绍才没有杀他。但是刘备从此和关羽取得联络,实为脱逃之计。 关羽得知刘备的信息,千里走单骑,带领刘备家眷一路往河北而来。刘备又要忽悠袁绍了,他向袁绍提议:“我去荆州,说服同室宗亲刘景升来夹击曹操。” 袁绍同意了,刘备的在与不在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河北力量,谁人能敌? 郭图看见刘备的背影,说道:“此人一去不复返矣。” 袁曹大战,其实智者的眼中,胜负难以预料。如果真有第三方在曹操的背后插一刀,历史的故事就将改编。孙权需要巩固内部的结构,并且孙权最切齿的敌人是杀父仇人黄祖。早在孙策时候,孙氏集团就有一条发展战略,就是尽收长江之利。江东集团扩张的方向是长江上游地区,然后与天下争衡。刘表无有远志,所以始终坐观天下之变,始终没有动向。关中军阀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决策机构,所以四分五裂,被钟繇挡在潼关以西。最后袁曹相持官渡,出现胜负的时候,其他势力仍然没有动静。 刘备离开袁绍之后,和关羽等人汇合在古城。这次的汇合也是机缘凑巧,张飞原来就在古城。刘备原来追随他的文人也追随至此,还遇到了赵云,可谓失落中得到鼓舞! 古城聚义,是刘备团队一次重要的汇合。这次汇合,人数虽然不多,对刘备而言却是意义重大。刘备充分的认识到,自己肩负着兴复汉室的命运,自己的存在对追随汉室江山的人才们有多么的重要!这里汇集的都是忠于汉室的铁杆,只要人在,志气在,事情总会有办法的。因此,古城聚义对刘备等人在精神上的鼓舞作用更大,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组织文化能够在最艰难的时刻确立了下来并发挥作用。团队的核心凝聚力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被凸显。 汝南兵败,刘备差点自刎,他是无论如何不能再落入曹操手中了。这还不是曹操亲自出马,夏侯惇一旅之师就打败了支持刘备的刘辟龚都。刘备的沮丧是可以原谅的,他说道:“你们追随我至今,可我落的无尺寸之土,没有一城之地。你们不如舍了刘备,去各奔前程。” 刘备有没有哭不清楚,不过一个胸怀天下的人,不甘心失败的人,能把这样的话说出口也是悲痛之极,迫不得已。人情之中,大家没有怪他。 关羽说道:“兄长不必过虑,自堕其志。” 孙乾说道:“荆州刘表乃汉室宗亲,与将军同宗,去投彼处,想不会拒绝我等。” “好!”刘备说道,就让孙乾先去刘表那里报个信儿。 刘表欣然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