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二叔他,意外亡故了(求追读!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虽然心中已经决定将皇位传给朱高炽,但并不代表老朱棣对自己的二儿子无感,相反,他对老二反而更是心生一丝愧疚,想从其他方面补偿补偿,比如加俸之类。  而原本正准备向老朱棣和季伯鹰拜别的朱瞻基,在听到这个问题的瞬间,愣住了。  二叔?  二叔已经熟了啊!  尽管客观事实确实如此,但话肯定不能这样说,不然以老朱棣的性子,一顿暴打免不了。  朱瞻基表情转换衔接如行云流水,眼眸涌出悲恸之色,一声长叹。  “二叔他,意外亡故了。”  “我派御医赶去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这话一出,季伯鹰都愣了。  意外亡故?  难道是不小心掉入正在被火烤的大缸里,然后全身100%面积特重度外焦里嫩的那种意外?  好家伙,果然当了皇帝就是不一样,脸皮都变厚了,说谎都不带喘气的,要不是我看过几年历史,还真就特么信了。  季伯鹰倒也没有当场戳穿。  说到底,朱高煦怎么死的,这是他老朱家的家事。  而且有些谎,迟早得戳破。  比如讲课的时候,偶尔提一嘴。  课堂上必然要出现三个朱棣暴打宣德朱瞻基的一幕,如此场面,想想就有点小激动。  “亡故?”  老朱棣眉头一皱,深深看着自己这位帝王术熟稔于心的大孙子。  沉默片刻之后。  “仙师,我们走吧。”  “嗯。”  季伯鹰点了点头。  忽。  若一阵风,在这乾清宫拂起。  当朱瞻基再定眼望去的时候,身前的老朱棣和季伯鹰已经是消失不见。  猛的倒吸一口冷气,朱瞻基瞳孔微缩。  若非是这一切发生在自己面前,他怎么都不相信世间竟有如此罕见之事,但是自己熬过了病危,以及手中的这枚银色风铃的存在,都说明了方才所有都是真实发生。  稍作呼吸之后,朱瞻基眼眸深沉。  “召内阁三杨。”  ………………………………  永乐时空,紫禁城,养居殿。  当老朱棣从宣德时空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之时,整个人看起来还略微有些恍惚。  深吸一口气,老朱棣看着手中的银色风铃,沉默了良久之后。  “马云。”  一声喊出。  守在养居殿外的马太监连忙入内。  “陛下。”  “即刻去把太子与太孙召来。”  刚说完,又是加了一句。  “把老二老三也给朕叫来。”  马云微微一顿,连声开口。  “陛下,您一個时辰前下旨逐汉王就藩,这会汉王估摸着已经被锦衣卫带出京城了……”  “那就给朕追回来。”  老朱棣去了这一遭洪熙和宣德,内心很复杂。  自己的大儿子,继位十月后就崩了,自己的大孙子,登基后十年也崩了,而最像自己的二儿子,竟然还意外亡故了……  ………………………………  洪武时空,醉仙楼。  风,萧瑟落寒,寂寥中透着一股初春之意。  季伯鹰站在窗畔,望着这条灯火倒映通明的秦淮河,湿润的风扑落脸颊,透着倦色。  从宣德时空离开,先是给了老朱棣三枚风铃,送他回了永乐之后,自己又去了一趟建文时空,将两枚风铃给了朱老四。  最后,这才回到洪武醉仙楼。  “主人,夜深风凉,该歇息了。”  怜香、惜玉,二女立在季伯鹰身侧左右,长发及腰、身姿婀娜,薄裙若隐若现。  这二女显然没有单独离去,而是想服侍季伯鹰一起休息的意思。  对此,季伯鹰心如止水。  “嗯。”  折回桌案旁,季伯鹰铺开两张宣纸,用毛笔蘸墨,画了起来。  他小时候练过几年毛笔字,笔姿还算有个模样。  半晌后,放下毛笔,将第一张宣纸递给怜香。  “吩咐下去,让人照图纸上连夜布置醉仙楼主堂。”  “是,主人。”  怜香恭敬接过这宣纸,仅是望了一眼,美眸中便尽是诧异,她在教坊司为乐妓时,去过许多达官显贵的府邸献艺,然而从未见过这般别致的厅堂布局。  “惜玉,你将这个拿下去,命人找一位玉匠,连夜造出来。”  季伯鹰又是递给惜玉一张宣纸,上面有十一副玉牌图画。  “是。”  惜玉欠身行礼,接过这宣纸。  一眼望去,花容失色,手里的宣旨差些就抖掉了。  她并没有看清这十一副玉牌全貌,但仅是第一幅的那三个字,她就已经吓得小心肝狂颤。  这第一幅玉牌,内容很简单,分三行。  第一行,姓名:朱元璋;  第二行,年号:洪武;  第三行,学号:甲一。  “有什么问题?”  季伯鹰看向惜玉。  “主,主人,城中玉匠,怕是无人敢应了主人的条件。”  惜玉低语说道,生怕季伯鹰生怒。  季伯鹰一顿,顷刻反应了过来。  他把「为尊者讳」这茬给忘了,毕竟就算是后世在网上打嘴炮,都不敢提那几个名字,更别说大明这个时期。  “楼下是不是还跪了一个?”  “你把这图纸给他,让他去找燕王朱棣。”  惜玉闻言,连声行礼称是。  一刻钟后。  阁顶雅间之内,季伯鹰倚着床榻,心中盘算着明天的第一节课要怎么上。  咿呀~  门开了。  怜香、惜玉,慢步而入。  二女来到床畔,跪地服侍着,轻衣薄纱,媚眼如丝。  “主人交代的事,均已办妥。”  办妥了为何不回房休息?  季伯鹰深感承受了颜值带来的痛苦,瞥了眼为自己揉腿捶肩的二女,又瞥了眼窗外乌月,月色已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