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东江镇的走私问题(2 / 3)

加入书签

 范文程眨眨眼,道,“因为毛文龙也怕死啊。”  皇太极一怔,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可倘或朝鲜人不再支持东江镇了,那毛文龙移去了近海,不是更加安全一些吗?”  范文程道,“明国有‘重文轻武’的惯例,毛文龙若移去了近海,他就只能屈居于袁崇焕之下,连同他的东江军,也只能跟着受其发落调遣,这对毛文龙而言,又与死何异?”  皇太极道,“你这就有些夸大其辞了罢?据我所知,袁崇焕与毛文龙素无瓜葛,关宁锦防线又正值用人之际。”  “袁崇焕虽然性子急躁,又爱争强好胜,但总不至于不顾大局到如此地步罢?”  “俗话说得好,‘不看僧面看佛面’,东江军若是与关宁军合并了,那袁崇焕不正可以多向天启小皇帝要粮要饷吗?”  “纵使单看在粮饷的份上,袁崇焕也应该欢迎毛文龙移镇才对,你为何觉得袁崇焕会排斥毛文龙呢?”  范文程笑道,“四贝勒您有所不知,在明国的观念中,武将就该任凭朝廷和上官差遣,‘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方为常态。”  “倘或一个武将和他麾下的私军成了铁板一块,那就是这个武将即将谋反的先兆了。”  “奴才给四贝勒举一个不恭敬的例子,倘或二贝勒生在明国,那他在舒尔哈齐背叛大汗的时候,就该连同他父亲一起被诛九族了,根本不可能让他继承舒尔哈齐留下来的牛录,成为镶蓝旗的统领。”  “对于袁崇焕而言,东江军若是归入了关宁军中,那就该全归辽东的官员管理了,毛文龙就可以彻底退出辽将行列了。”  “倘或毛文龙不甘心就此离开他的东江军,那不识大体的人反倒就成了毛文龙了。”  “再者,如今明国的财政已是入不敷出,就算袁崇焕能凭着东江军多申请一点儿粮饷,怕是也都紧着他看重的那几个将领给,哪里还能顾忌毛文龙呢?”  “因此即使是为了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部下,毛文龙都不会同意移镇东江,他在皮岛逍遥自在,何苦巴巴儿地去关宁锦看袁崇焕的脸色?”  皇太极道,“那关宁锦现在也不是袁崇焕一个人说了算啊,袁崇焕再难相处,也总比獯鬻要和善罢?”  “天启小皇帝也不至于就对袁崇焕言听计从了,袁崇焕要是敢苛刻东江军,那毛文龙不得上疏争辩一二?”  “到时,这离开辽东的,究竟是袁崇焕还是毛文龙,倒也未可知呢,我大金为何不能坐山观虎斗,由着他们二人,让天启小皇帝为难去呢?”  范文程道,“以现今的情势来看,倘或袁崇焕与毛文龙起了冲突,那被调离辽东的,必定是毛文龙。”  “就说这右屯三十万储粮罢,难道天启小皇帝会不知道这右屯的粮米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吗?”  “他当然知道!天启小皇帝若不清楚其中内情,怎么会连审都不审,便将那右屯守将周守廉立刻斩首?又怎么会亲下圣谕,非说那右屯的粮草是他要求袁崇焕搁在那儿的?”  “再说觉华岛,觉华岛全军覆没,是辩无可辩的事实,那天启小皇帝可有因此降旨斥责臣下?哪怕是只言片语,天启小皇帝又可有曾谴责过袁崇焕?”  “恕奴才直言,依照明国的政治规则,但凡天启小皇帝对袁崇焕有丝毫不满,仅就觉华岛一战,科道便已弹章累累,使得那袁崇焕难辞其咎,不得不乞休归乡了。”  “而迄今为止,这袁崇焕依旧好好地待在宁远城中,可见天启小皇帝对他是全心倚仗,君臣之间全无芥蒂。”  “倘或东江军能与关宁军合并,天启小皇帝必然会抛开毛文龙,全力支持袁崇焕整合全军,那么我八旗在关宁锦防线上要面对的敌人,怕是要比现在还要多上许多。”  皇太极沉吟道,“虽则如此,可……想要毛文龙跟周太王似得联殷图存,跟我大金合作,仅凭他或许可能与袁崇焕不和这一个原因,怕是不大够罢?”  范文程又笑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钱。”  皇太极“哟”了一声,掐了掐自己的肚子,道,“倘或毛文龙要钱,我可给不起,我比他还穷呢!”  范文程摆手道,“不是让四贝勒您给他钱,而是只要东江镇这个战略据点存在,就有人给毛文龙送钱。”  “明国国内有一条走私路线,从南方经大运河到登州,自登州再经朝鲜到日本。”  “而自从镇江陷落后,这走私者再想运输商品,就只能通过毛文龙的东江镇了,凭这一笔横财,毛文龙也万万不可能放弃东江镇的控制权。”  皇太极瞟了范文程一眼,道,“这几年你不都待在辽沈伺候岳托吗?怎么对明国国内的情形这般如数家珍?”  “竟连明国官员走私走的是哪条道都一清二楚,你这消息都是从哪儿来的啊?”  范文程道,“四贝勒您别误会,这条走私路线,是自奴才的曾祖父和祖父在明国为官时就有了。”  “万历初年的蓟辽总督吴兑,为了方便在大运河上运输商品,就与当时担任漕运总兵的新建伯王阳明家联姻。”  “吴兑之第三女嫁给了王阳明的嫡长孙王承勋,吴兑之嫡子吴有孚的长女嫁给了王阳明曾孙王先进。”  “吴有孚第四子吴孟文又反过来娶了王承勋之女,这是姑表联姻亲上加亲,而吴有孚次子吴孟登呢,又娶了朱赓之女,当了万历朝首辅的女婿。”  “他们绍兴府山阴县州山吴家就是靠这买卖发家致富,成为当地的一方豪族的。”  “吴兑通过联姻在朝中建立起关系网后,把家族中人安置在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