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喜闻乐见的大安四子故事版本(1 / 2)

加入书签

作为今科同榜及第的四大才子,也有文人雅士称他们为“大安四大才子”;  又由于这四人都出身世家,都是名门公子,所以有好事者称他们为“长安四少”;  不过他们的雅号并不止这些,由于这四人的共同特点是都在大安坊施过粥,都以善心善举闻名,所以也有长安百姓称这四人为“真心四善”或“真心四友”。  受过这四人恩惠大安坊的百姓,更喜欢称呼四人为“大安四公子”。  当然了,以上这些称谓都是百姓自发的,对这四人的赞美也是自发的。  但是不管是哪个好听的名字,长安百姓都会毫不吝啬的附赠一段佳话,并因此衍生出无数版本……  版本一:风流才子与灰姑娘半夜三更邂逅并一同看日出的故事……  版本二:才子在街上闲逛,被楼上某个小娘子家支撑窗户的竹竿砸到头,然后一段惊天地泣鬼神且绝世凄美的爱情故事就此展开……  版本三:大安某才子点秋香的故事……  版本四:大安四子之某公子被某个当朝宰相相中,即将与宰相联姻……  版本五:大安四公子之某公子已经被皇帝看中,过几天就要成为天家的成龙快婿……  总之,有关大安四子的流言,在长安坊间是满天飞。  那些待字闺中的怀春少女们,想想这些风流倜傥的新进士就合不拢腿。  无巧不成书,每一个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故事版本里,都会出现张神医,因为这四大才子都以张神医为纽带结识、相交,“张神医的朋友大安四子应张神医之邀在大安坊施粥放粮”、“真心四友受张神医点拨而扶贫济困”,“据说张神医为了感谢他们的善举,特意送他们每人一瓶药,吃了张神医的神药的大安四公子,全都得以登龙门烧尾。”  这是一个善有善报,种因得果的好故事,百姓喜欢传,皇帝喜欢听。  百姓越传就越赞颂他们伟大的天子选贤任能天下为公,皇帝越听就越觉得自己慧眼识人英明神武。  当然了,以上关于大安四子的所有称呼、美谈及其衍生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最初版本都来自大安坊,至于是谁最开始传的,那就无从考证了,只不过在流传过程中,长安百姓进行了二次、三次乃至n次的深加工。  在流言传遍长安的时候,在大安坊的某个房间里,这些流言的制造者已经开始研究并设计大安四子的周边产品了,并且已经琢磨好了初始盈利模式和可持续开发经营模式。  对于故事的编造者某神医来说,这种蹭热搜、赚热钱的事必须要抓紧,必须要抢占市场先机,因为神医无法成立经纪公司签下真心四人组,而且在大唐根本就他妈没有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说,要不然后来姓陈的和尚西去求佛取经的故事,也不会衍生出那么多同人版本。  当然了,没有知识产权是把双刃剑,这能鼓励大唐文人搔客的创作热情,最终可以编出鸿(哄)篇(骗)名著,但不好的就在于,大安坊苦心孤诣想出来的创意,很快就会被复制、模仿甚至中译中,你若没有源源不断的好想法好思路,人家复制你的模式的时候,会心安理得且还会骂你是傻逼。  就这样,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张神医的朋友”和“张神医的神药”,就成了长安城中最有辨识度的标签,不管张神医的朋友们有多少美称,有多么风光,多么令人羡慕,他们始终都是答案,张神医才是标准答案。  而所有故事的疑似编造者……那个不肯透漏姓名的张神医,并不担心大安四公子出面澄清这些流言,因为这些流言大多数都是真实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只不过故事高于生活,作家进行了小小的艺术加工……  想澄清九成假一成真的流言,那是十分容易的,但是如果想澄清九成真一成假的故事,那就非常难了,不仅要有确凿有力的证据,而且还要有非常缜密而经得起推敲的逻辑。  更为重要的是,大安四子如今已经成了进士,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迈入官场,他们在行事之前,必须用一个合格的官场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了。  什么叫合格官场人的思维呢?  那就是如果他们出面澄清,那不仅是打了他们自己的脸,也打了慧眼识人的座师马周的脸,众所周知,马周受到皇帝赏识,正是炙手可热,傻子都知道人家前途无量,马周的学生们还要指望将来座师发达了,能拉自己一把呢,谁会去澄清“事情不是这样的”、“其实是我座师看走眼了”,这种事连傻逼都知道是自毁前程。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恩师慧眼识珠”、“我师识才辨才之能,天下无双”,在官场,说这种话不算跪舔,也不算溜须拍马屁,人们会自然而然的把这些赞美归入尊师重道和人情世故的范畴,认为是一名合格官场人的常规操作。  所以,有关张神医和他的朋友们大安四公子美谈,就这样愉快而顺利的登上了长安坊间热搜话题排行榜的第一名,不仅没有人澄清,而且还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被人加工、提炼、再加工、再神化。  也正是自此以后,成为神医的朋友,成为神医的真心人,也就成了大唐世家公子最时尚的标签,也是寒门士子心中排名第一的逆天改命的终南捷径。  那些有志于报效朝廷的士子们都悟出了一条潜规则:想快速成名,快速进入朝堂上大人物的视野,再也不用去终南山中隐居了,只需要成为张神医认证的朋友……  当然了,跟大安四子的美名一起传遍京城的,还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