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羌胡之事(1 / 2)
北宫,德阳殿。 曹操第一次主持新内朝议事,议事内容,是设法让董卓退兵。 众人正襟而坐,一阵寂静。 曹操扫视一圈,没有人说话,这样可不行,如果皇帝来了,发现大家什么也没议出来,肯定会问他的罪。 曹操指了一下钟繇:“元常,在场众人中,你年龄最长,你先说说。” 钟繇第一次来内朝议政,是有准备的,他的计策是先平定颍川、陈留二郡的黄巾军。 内朝中新来的官员,大多数是颖川郡人士。 颍川地处中原腹地,门阀众多,各大家族不断联姻,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团体,便是颖川士族。 黄巾之乱时,颍川郡乱兵闹得很凶,士族大多入虎牢关避难,在雒阳一带人数众多。 颖川士族重视家学,族中学风淳厚。 此次卢植选官,不看出身门第,只看学识策略,颖川士族占了很大优势。 内朝新任官员中,颖川士族将近一半。 这次朝议前,颖川士族已经私下联络了。 颍川郡受到黄巾军荼毒最深,到现在还遍布草寇。 对于颖川士族来说,最重要的是鼓动朝廷,派兵马打回颖川郡,恢复颖川士族的地位。 董卓的问题,大家其实不太关心。 大家的印象中,董卓的西凉兵和幽州兵、兖州兵一样,都是来勤王的,为何区别对待,大家不得而知。 钟繇摇了摇头:“在下认为,董卓进京并无不妥,如今幽州兵马气势正盛,引董卓兵马来,正好制衡。” “当务之急,还是应该派出兵马,控制兖州陈留郡和豫州颍川郡。” “二地为粮草富庶之地,却深受黄巾贼涂毒,若控制二地,可以此为根基,扫平四方诸侯。” 这是钟繇一开始就准备好的策略。 自何进之乱后,大汉王朝虽然名为一个整体,实际上各地纷纷自行其是。 诸侯林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朝廷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一点的诸侯,先抢占优势地盘,和诸侯逐步抗衡。 陈留郡地处虎牢关以东,和虎牢关可成掎角之势,两者需要一起守,一旦丢了陈留郡,虎牢关也是守不住的。 至于控制颍川郡,就是颖川士族的私心了。 钟繇此话一出,内朝瞬间热闹了起来。 荀攸跟着说道:“元常说得对,董卓手下不过是一些羌胡兵马,不足为惧,当务之急还是收取陈留郡和颍川郡。” 曹操看到这个场面,脸色难看至极。 皇帝明明下令让大家议论如何让董卓退兵,结果这些人自顾自地议论起了别的事情。 等一会儿皇帝来了问起来,该怎么跟皇帝交待呢。 曹操拍了拍在一旁愣神的刘琰: “玄德,这件事你怎么看?” 刘琰正思索自己该怎样匡扶汉室,被曹操叫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 “曹将军,你忘了,在下的名字被陛下取走了,现在不能称在下玄德了。” 曹操点了点头:“刘将军,陛下让咱们议一议如何抵御董卓,在座各位的意见是不必抵抗,不知道刘将军是什么意见?” “哦?” 刘琰刚刚没有注意听,既然在场众人都说了不必抵抗,曹操又来询问他,那曹操自然是对众人意见不太满意。 虽然刘琰对曹操没什么好印象,但董卓这个人,他还是知道的。 “董卓乃虎狼之徒,绝对不能让他进京,在下以为,陛下让我们设法阻止董卓进兵,应该是有长远考虑的。” 听到这话,曹操满意地点了点头,刘琰是内朝唯一一个宗亲,皇帝派他进入内朝,应该是要传达自己的意思。 皇帝不想让董卓进京,他身为卫将军,要极力完成皇帝的意思。 在殿阁外边聆听的刘备也点了点头,在他心中,刘琰就是另一个自己,和自己同心同意是正常的。 内朝中,都是士族出身的官员,对于刘琰这种靠军功起家的武人本就反感,听说什么长远考虑,大家更是不满。 如果一个武人能有什么长远考虑,他们这些文人当真是枉费了十年苦读了。 钟繇冷笑一声,拱手道:“愿听刘将军高见。” 刘琰拱手回礼到:“元常,你有所不知,董卓手下的兵马,汉人只有少数,大部分是羌胡人。” “羌胡人可没有什么礼义廉耻,他们以劫掠为生,如果让他们进入雒阳,一定会大肆劫掠,这不是董卓能控制得了的。” 钟繇道:“刘将军不要危言耸听,董卓手下虽然羌胡人居多,但早已编入汉军,他们总要遵守朝廷法度吧。” 刘琰冷哼一声:“元常,你到过西北吗?你知道西北是一个什么样子吗?” 钟繇轻轻摇头,忽然想到,他刘琰也没去过西北,凭什么这样说,刚要说话,又被刘琰拿话堵住。 “你知道董卓是怎样壮大的吗?他就是靠吃你们这些士族,在劫掠中不断壮大自己。” “你们这些士族就是自以为是,就知道兼并土地,岂不知你们苦心经营的庄园,在羌胡、匈奴、鲜卑面前,就是钱库和粮仓。” 刘备在殿后听了,总感觉现在的自己有些不一样,另一个自己为何如此了解董卓。 荀攸拱手道:“刘将军所言不对,士族和羌胡有天壤之别,士族崇文,羌胡尚武。” “如今羌胡居边陲,士族居中原,可见崇文优于尚武。” “刘将军又怎知,羌胡来了雒阳,士族不能以智取胜,操控羌胡。” 刘琰冷哼一声道: “等羌胡的刀架到你的脖子上,我看你还能不能跟他们讨论,崇文和尚武。” “羌胡不敢窥视中原,靠的是武帝之威,卫霍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