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明清议和(1 / 2)
“那你的意思是?” 范文程胸有成竹地道:“拉一方,打一方,暂且同伪明虚与委蛇,答应其先前所提的‘联手平寇’之策,集中全力攻打实力最强的顺贼,伪明奢靡日久,民风羸弱,是决不愿意与我大清为敌的,且与顺贼本就是仇敌,定会欣然答应,咱们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向其索要大军急需的钱粮军需,一举两得。” “且摄政王根本不用担心其会反过劲来,据探报,现在的伪明皇帝是原本的福藩宗室,十足的酒色蠢虫一个,自几个月前继承大统以来,沉湎酒色,内政不修,丝毫没有一点明主的迹象,所用文武也皆荒唐,文官贪财,大肆卖官鬻爵,拼了命的刮敛民脂民膏,武将跋扈,听调不听宣,还相互攻伐不休,视若仇敌,却无一人可以节制,只要外界的危机解除,他们又会回到先前的争权夺利、官场倾轧之中,不用别人动手,说不定他们自己就把那点底子给做没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这方面倒是与他想的一致。 “那对于北直隶和山西、山东等地层出不穷的叛乱该如何应对?自我大清入主以来,就没消停过几天,杀了一批还有一批,眼下兵力钱粮吃紧,实在是经不起折腾了,难道真的是因为非同宗同族...” 范文程顿了顿,才道:“摄政王,这个事情其实好办,黎庶黔首仅会关心有没有饭吃,有没有安生日子过,能养百姓者方为君父,才不会管头顶的主子是满是汉,咱们之前所做的一切足够,而百姓们现在所抵触者,无非是‘剃发令’...” 其实颁布‘剃发令’之前,范文程就强烈地反对过,因为身为汉人的他无比明白,衣冠对于华夏子民来说,意味着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几千年来,汉人都信奉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剃发无疑是不忠不孝的开始,正常人哪能接受,少数数典忘祖的败类,例如孙之獬之流,可以主动把其当成获取功名利禄的阶梯,但仍有大部分人难以接受,甚至会以命相抵。 在范文程暗自鄙夷孙之獬之流的时候,其实把他自己也囊括了进去,虽程度不同,过程相异,但结果却是相同的,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哼,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多尔衮心中暗叹一声,明白了自己有些操之过急,他之前完全是被主动投效过来的汉人官吏所误导,特别是那句‘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同时也误判了敌我双方的实力。 “好吧,如你先前所言,暂缓‘剃发令’,等一切大局已定,再行计较,另外,给盛京去文,令留守旗主携幼帝及五万旗军前来增援,咱们得做两手准备,增强自身为本计,不能只盼着对方内讧...” ...... 几日后,南明派往京师的使臣在被关押了近月后,凭借主使左懋第的浩然正气,终于幸不辱命,说动满清与明联手平寇。 消息一经传回,百官黎庶无不奔走相告,喜极而泣,连一向沉迷于酒色的弘光帝也难得斋戒三日,焚香备案地告慰朱家的列祖列宗,南京城里就像是过年一样,处处张灯结彩,大摆宴席,连猪羊鸡鸭都卖的脱销了,不得不从其他州县采进,其中,来自海州的海鸭子肥嫩肉厚,爽滑多油,加之货量充足,瞬间就打响了招牌。 整个南明上下都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仿佛又回到了往日的太平年景,如梦如幻。 海洲镇,郁洲岛。 前去淮安‘平叛’的高坎回来了,还带回了不少的缴获,收获颇丰。 “...侯爷,您是不知道啊,当时整个淮安府都乱成一锅粥了,里面乱,外面更乱,刘泽清的几个儿子各领了人马,在城里面就打起来了,没日没夜的,不知道多少百姓遭了秧,而等属下到了的时候,几个江北的藩镇在城外也战成了一团,泗州的高杰兵强,但黄得功和刘良佐联起手来也不弱,谁也奈何不了谁,最后还是史督师出面调停,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下...” “那淮安镇的地盘军兵最后归了谁?” “自然是归了高杰,淮安镇紧邻着他的泗州,收纳进去也是合情合理,另外两家要了也是飞地,没什么大用,只是把刘泽清多年攒下的家业军资掏了空,十万淮安军被一分为三,各归三家麾下,咱们出兵最少,只分得了邳县、新沂两县,和几万石粮米。” 陆黎笑道:“这倒是歪打正着,有了邳县、新沂两地,咱们海州和徐州就连成了一块,省的再隔山相望了。” “对了,高杰把王遵坦叔侄也一并送了过来,说是咱们和淮安镇的龌龊,多因此二人而起,所以把人交过来给侯爷处置。” “王遵坦...” 当初刚到海州的时候,刘文耀见过此人一面,那还是作为于烈的护卫前来讨要先帝遗诏,雄壮威武,仪表堂堂,让人印象深刻。 经过沛县之围后,于烈被刘文耀所接纳,今天也正好在场,于是开口道:“侯爷,借陆兄弟的一句话,‘歪打正着’,还真是巧了,整个淮安军也就这个王遵坦还有些本事,他本是山东青州书香世家出生,文武双全,当初顺贼肆虐的时候,携全家南下,投奔了刘泽清,虽被授予了副总兵的高位,但为其他同僚所不容,过得很不如意,侯爷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将他招致麾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