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1 / 2)

加入书签

二  飞机勘察完毕,徐徐降落在龙凤山下的一个农用机场上。轮子轻软地碰到混凝土着陆点,机身还没有停稳,韩红梅就准备向牢固的舱门走去。  龚向阳、唐国安和韩红梅一行三人,沿着一条长渠走了一气,穿过一小片人造水杉林,转过一条横港,走上一段废堤——站在这个高度,可以将沅江洪道、浩江湖岗丘和渔场,以及大片图画般美丽的田园景色尽收眼底;再往前走,从机耕道偏向左边,就是史光荣的家了。  史光荣的母亲——庄重而肥胖的史奶奶——满脸堆笑地接待了他们。她把客人请到堂屋里,招呼客人坐下,泡上芝麻豆子茶。忙完以后,双手插到腰围巾里,并且像对待老熟人一样,以殷勤好客的口吻说:  “唐工,好久没见面咯。今天刮的什么风,把你们都吹来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特地来找鲁书记和史光荣的。”  “鲁书记在田里搞实验,我让小燕子去喊他。”  史奶奶的话还没落音,一个扎着羊角辫子的姑娘,扔下肩上的一担积肥菀箕,风快跑进了屋。她大约十八、九岁,容貌清秀,肌肤黑润,身段丰满壮实,体现出一种水乡姑娘的质朴和优美。这就是史奶奶的满女史光艳,小名燕子。听说客人要找鲁书记,她翘起两只短辫子一转身,飞也似地跑出去了——恍然那张开翅膀的春燕一模一样。  鲁书记在一丘早稻丰产试验田里中耕除草,听见燕子脆生生的喊声,走上了田塍。他拿着锄头跨进大门,龚向阳和韩红梅放下手上的茶碗,礼貌地站起身来,唐国安望着他卷得很高的裤脚,关切地说:“快洗脚吧,看你累得满头汗淋淋的。”  “没事,没事。”鲁书记露齿一笑,“农业生产最接近大自然,出点汗,非常舒服。”  他到灶屋里打了一盆热水,坐进一把柳条椅子,一边洗脚一边扯谈起来。他颇为骄傲地告诉客人,这个村正在进行分田到户、责任到人、按产量记工分配的试点,效果很显著。燕子所在的小组,工夫下得深,还请农技站的同志来上了辅导课,现场指导,打算创造一个丰产片。  洗完脚,鲁书记把水倒在灶屋门口的热水凼子里,然后从房间里取出一包《洞庭牌》香烟,一边抽烟一边和客人们亲热地交谈着。从口音上可以听出来他是本地人,韩红梅脱口问道:  “您是本地人吗?”  “是的。”鲁书记吸了一口烟,爽朗地回答说,“我在滨湖工作了一辈子,觉得还不够,下辈子还要继续下去。”。  鲁书记一席话,引起了龚向阳的好感和注意,留神地端详起对方来。鲁书记年近六旬,看上去仍然敦厚硬实,宽肩膀,身材笔直,虽然胡子拉碴的嘴巴有些干瘪,但却显得刚毅,有一股充沛的精力。这些都表明他出身农家,纯朴厚道,注重实际。龚向阳心里想着,很恭敬地对鲁书记说:  “我们总部正在进行整顿,总指挥夜以继日地工作,忙得连饭都要顾不上吃。省政府指示争取秋修破土动工,她又在亲自抓后勤,组织器材物资的调度运输。勘探设计的责任暂时落到了我们的头上,我们是特地来向您请教的。”  “别客气,共同研究。”鲁书记给人一种谦虚务实的感觉。“县委常委分工我主管基本建设,我又是本地人,对江湖堤垸算得比较熟悉,至于水电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那就远不及你们喽。”他若有所思之后,慢慢吐出一缕烟圈:“我对洞庭工程最为关心的是运河线路问题,不知道你们的看法如何?”  “对。”龚向阳和鲁书记的目光相遇在一起了,“搞水利建设,首先就要考虑河道,这是关键性的一着,水流定了向,才能把道路、田土、沟港和村庄的位置安排得当。”  鲁书记从房间里拿出一个纸卷,把它展开摊到大方桌上。唐国安、龚向阳和韩红梅看到地图,都赞不绝口。这是一张规模异常庞大的洞庭垸排灌工程示意图。仔细观看,它原来是用手工绘制的,虽然看上去像印刷的一样。  “我请水电局绘制的,”鲁书记说,一面小心地把附件一页页地翻开,“我不赞成你们总部呈报省政府的那个规划,因此坚持从实际出发设计了这张图纸,交给田政委参考,他不但不接受,还跟我争吵起来。”  唐国安、龚向阳和韩红梅没有吭声。他们已经听说老鲁是位办事很有心计的人,他善于从许多事情中挑选出最重要的事项,死死抓住不放,不搞彻底绝不撒手。  “运河沿大路走,我是一贯反对的。”鲁书记把椅子移近龚向阳,郑重其事地说,“那只能起个形式上的作用,场面热闹,作用不大,甚至还会带来某种程度的副作用。洞庭垸的地势是南北倾斜的浅碟形,南部既怕干旱又怕渍水,北部主要怕渍水,如果不让运河从‘碟底’穿过去,反而沿地势较高的‘碟边’走,一旦遇上渍水,水往低处流,低处的水不能通过运河向垸外排泻,关门杀贼,垸子的中间和北部就会造成更严重的渍灾。”  “不过,原设计路线对西南方的一些地方还是有好处的。”唐国安插了一句。  “是的”。鲁书记戴上老花眼镜瞧着地图,“我们县有一半以上的地方处在这个位置,而且渠道同运河也容易配合,的确能够受益。但是其他县、区受益不多,甚至潜伏着灾害。我还补充一句,它对垸内的国营农场和渔业养殖场也是利少弊多。”  “您设想的新路线,事实上和我们勘测的大同小异。”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