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谁欺负谁(1 / 3)
萧青冥在一片喧嚣之声中踏入宁德殿, 迎接他;,是大群宗室隐约不快又勉强忍耐;眼神。 原本吵嚷;声音,在皇帝进来;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齐齐起身,躬身行礼。 太后坐在软塌上,皮笑肉不笑地垂眼瞥一眼下面请安;皇帝: “陛下日理万机, 想让人请你来一趟看望哀家,都难上加难,今日你;许多宗室长辈都在此处, 大家都是同宗亲眷, 是陛下;叔叔伯伯和堂兄弟们, 日后也该常来往才是。” 见太后只提亲属不提君臣,众宗室们都微笑起来。 可不是嘛,在外面有君臣之别,可关起门来, 在座大多都是皇帝;长辈,难道皇帝还敢当着太后;面对他们不敬吗? 萧青冥环顾一周,这些面孔依稀还是小时候见过;,先帝驾崩时, 这些人天天在他眼前晃, 自他穿越到现代后,就再也没见过他们了。 虽然不知道玩家扮演;昏君, 是如何跟这些宗室相处;, 但从太后和他们;态度看来, 大抵就当他是个好拿捏;软弱草包。 萧青冥心中冷笑, 看来要叫你们失望了呢。 “自年前家宴一别, 已有月余未见, 陛下风采依旧。” 安延郡王言谈之间风度翩翩,彬彬有礼,丝毫看不出方才在殿中大放厥词;嚣张气焰。 他哪里想得到眼前;皇帝壳子里已经换了一个灵魂,现在;萧青冥可不想如昏君“风采依旧”。 大启;皇亲国戚之中,有三个相对特殊;人物,黎昌,瑾亲王,以及这位安延郡王。 首先是以外戚之身,掌控雍州兵权;黎昌,他手中握着;雍州军,是整个大启战力最强;边关军。 作为外戚,黎昌一直以来饱受朝臣文官和南方世家们;排挤和忌惮,粮饷故意死死卡着,生怕这位拥兵自重;大将军意图祸乱朝政,逮着一点机会就往死里打压。 也就只有萧青冥有游戏记录在手,知道他;舅舅野心极低,一生都对大启和他这个亲外甥忠心耿耿,这才能在穿越回来以后,回报以无比;信任。 相对于外戚这些外姓人,真正具有皇室血脉;宗室,在血统大过天;封建王朝,天然就能赢得朝臣们;信任。 再加上这些宗室往往是门阀世家,一代一代与皇室联姻;产物。 再通过科举、裙带、不断往中央和地方输送官员,将皇室、朝廷大臣和地方大族逐渐编织成一张密不可分;网,最后形成真正屹立不倒、完全凌驾于寒门和底层百姓;权贵阶级。 朝臣们忌惮外戚而亲近宗室,不光因为这些千丝万缕;联姻关系,更重要;是,宗室具有皇位继承权。 当朝皇帝没有立后,更没有子嗣,一旦哪天万一出了意外,下一任皇帝必然出自宗室,哪个大臣愿意得罪他们呢? 这在一点上,皇帝与朝臣们恰恰利益相反。 在礼教道德尤其是孝道而言,宗室固然是亲戚,甚至大多都是皇帝需要尊敬;长辈。 但在涉及皇权统治;根本利益上,这些有继承权;叔叔伯伯堂兄弟,甚至亲兄弟,全是会威胁到自身皇位;竞争者。 更别说,按照祖制,每年还要从国库中支出相当一笔钱,作为俸禄奉养宗室。 开国之初时,宗室人口稀少,养活他们绰绰有余,可皇室绵延了上十代以后,宗室已经庞大得尾大不掉,成了国库;负担。 明明这些宗室大多私底下都有自己;产业,那些身份贵重;亲王、郡王们还有自己;封地,封地不光良田千顷,一切税收都归其所有,身后还有各大地方大族世家;支持,哪里会缺钱? 然而给宗室;支出却依旧一年比一年多。 倒也不是没有大臣看到弊端,抱着公心站出来上奏请求削藩。 可结果如何呢? 想到这里,萧青冥扫了一眼安延郡王那张颇为英气;脸,光是容貌外表,一看就知道绝对是萧氏皇族最正统;血脉之一。 昔年大启开国皇帝登基时,有三个儿子跟随他一路南征北战,全是军中声望隆重;实权大将,后来长子继承皇位,为了巩固统治,立刻开始了对两个兄弟;全面打压。 二代皇帝做第一件事,就是确立以文抑武;治国方针。 成效无疑是显著;,当年从龙;武将功臣们,接连被扳倒,两个兄弟也成了被圈禁;笼中鸟。 可惜好景不长,二代皇帝太短命,第三代皇帝偏偏是个软性子,往好听说,是仁善心慈,往难听了说,就成了软弱可欺。 偏偏在这个时候,有大臣上奏,陈述藩王种种弊端,请求削藩,三代皇帝也觉有理,批复了奏折。 谁料一石激起千层浪,朝臣蜂拥反对,宗室集体反抗,各州门阀世家暗潮汹涌。 那两个被圈禁;叔伯;儿子,暗地里联络了那些南征北战;旧部,招兵买马,一朝兵临京城,在内外暗通款曲之下,竟然成功发动政变。 三代皇帝被迫禅让给了自己;堂兄弟,自己也落得个圈禁;命运,郁郁而终。 堂兄弟上位后,将自己父亲尊为太宗太上皇,继续发扬以文抑武;治国方针,按孝悌之道没有对三代皇帝;后人赶尽杀绝,反而封了闲爵好生安抚。 此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位皇帝会对宗室下手,多是以怀柔手段笼络。 好巧不巧,安延郡王正是三代皇帝;直系后人,萧青冥则是太宗一脉延续;血统。 两脉;仇怨可谓由来已久。 其后又过了好几代,祖上;恩怨已无人敢提,到了安延郡王;父亲辈,朝局又有了极大改变。 安延郡王;父亲与先帝同辈,从小在宫中养大,极受宠爱,后来与淮州显贵世家陈家联姻,受封蜀王,蜀州首府蜀宁府划给他做封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