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殷商迷雾(1 / 2)

加入书签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节选自《满江红·汉水东流》辛弃疾  ……  白复一番安慰,孙氏兄弟才缓和下来。  等到孙氏兄弟情绪平复后,众人将孙河图、孙洛书尸骸装入棺木,由几名亲兵按原路,运送出去。  白复既然来了,就没打算无功而返,带领众人,继续沿着甬道,向迷宫深处进发。  甬道一侧有一条人工壕沟:沟内堆积着近百颗人头盖骨,被加工制成碗的造型,边缘切割平整,甚至打磨光滑。  甬道墙壁上涂满了殷商文字和绘画。画中男女老少、飞禽走兽,线条简单,栩栩如生。  孙大善人看着壁画,解读道:“殷商人残忍好杀,以血腥著称,到殷纣王的时代,更是登峰造极。  祭祀之风盛行,最直观的祭祀方法,就是给神送食物。请神吃的食物越贵重,就越显得心诚。而最贵重的食物,就是人。  商朝的人祭无所不用其极。妇女、小孩甚至婴儿都会被用来祭祀,用各种方法残忍地、有规矩地杀害、填埋。  商朝人把人祭搞成了盛宴和表演。甚至用虐杀的方式,延缓献祭者的死亡,观赏献祭者的挣扎。  对殷商人来说,在聚会典礼时杀戮异族,不仅仅是给诸神奉献祭礼,也是让围观者获得精神刺激和满足的盛宴。  这处殷商王陵中,许多人祭坑留有蓄意虐杀的迹象。尤其当人牲数量不足时,献祭者还会尽量延缓人牲的死亡,任凭被剁去肢体的人牲尽量地挣扎、哀嚎或咒骂……  这种祭祀之风从宫廷传到民间,普通商朝人甚至盖个房子都要杀几个人。埋在地基里、柱子下面,让他们以厉鬼的形态保护房子安全。或者像挂风铃一样,在房子的屋檐下面,长时间露天悬挂几个人头。”  孙大善人的解读,都是其父孙河图根据墙上的壁画得出,形如天书的殷商文字,他也不认识几个。  然而,令众人大为惊讶的是,大将军白复竟然认识刻在龟甲和墙壁上的殷商文字。  冥冥之中仿佛自有天意。  当年,徐太傅让白复牢记过甲骨文字,后来,白复甚至还破译了隐太子府邸和碑林中残破石碑上的远古文字。所以,这些殷商文字对白复来说,并不复杂。  殷商乃是上古时代的王朝,年代久远,几乎没有文献传世。关于殷商的历史,大多都是口口相传的神话传说,难辨真假。  这些甬道上的文字和壁画,非常详实地描绘了殷商的风土人情,让白复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白复感慨道:“结合这些壁画,这段文字是在描述殷商的历史。  从这些文字和壁画来看,殷商的历史似乎比我们想象更为复杂:殷商人并非生来就热衷杀戮和人祭,只是随着王朝步入扩张阶段,杀祭行为才陡然增加起来,成为蔚为大观的王朝大典;  到了殷商开国近二百年时,商朝内部可能发生过一场王室祭祀变革。某位商王可能曾试图改变人祭风俗,用埋葬青铜器代替杀人和杀牲的献祭方式。这位商王下令关闭锯制头盖骨的工作场,将大量即将完工的成品投入壕沟埋葬。  不过,这次祭祀变革引发了商王室内部激烈的冲突和战争,商王朝腹地旋即发生大动荡,让殷商各地大大小小的城邦相继沦为丘墟,导致早期殷商王朝的极盛时代终结。”  孙大善人熟读史书,闻之两眼放光,道:“太史公《史记·殷本纪》记载,在第十代商王仲丁时期,王朝发生了‘九世之乱’,此后连续五代(九位商王)王族兄弟或叔侄不停内战,商朝从而中衰。但史书记载很有限,不清楚到底是王室的哪些成员,因何发生了争斗。  如果按复老弟所说,有可能是第十代商王仲丁或者其父亲太戊(第九代商王)发起的祭祀变革,引发了内战和萧条。”  看了一会儿,白复皱眉道:“你说的不错。这次祭祀变革以失败告终。随后是萧条、短暂而残酷的中期殷商时代。  最后,到了二十二代商王武丁执政时期。武丁勤于政事,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甘盘、祖己等贤能之人辅政,励精图治,使殷商朝政、军事得到空前发展,时称‘武丁盛世’  武丁死后,其子祖庚继位,继续让殷商保持强盛,直至商纣王时代。”  白复指着墙上一幅壁画,问道:“这些一排排的圆形建筑是什么,是粮仓吗?”  土行孙凑过去一看,道:“有可能是粮仓,也可能是存放食盐的仓库。”  我们在偃师一带的殷商遗址中,发现过类似大型仓库群。这些仓库群南北狭长,呈网格状紧密分布。每座仓库群有近百座仓库,前后有六排,每排约十六座。每座仓库南北长约二十五米,东西宽约七米。  这些仓库里藏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也不知晓。仓库群遗址破坏比较严重,保留下来的只有夯土地基,基本没有留下墙垣和设施。  从夯土地基可以看出,这些仓库有院墙环绕,戒备较严;使用时间可能近百年,有修补和重建的痕迹;区内少有陶片等废弃垃圾,说明几乎没人在里面生活,应该属于守卫森严的王朝禁地。”  孙大善人补充道:“我二叔推测是兵器库。但仓库群规模过于庞大,那个时代战争规模小,应当没有如此多的兵器需要集中存放。  从空间和需求来看,粮仓的可能性比较高。但当时的粮储很难装满如此巨大的空间。假设每个粮仓长二十米、宽五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