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开炮!(1 / 2)
李信率领河东军从铜川出城,来到了长安城下,河东军很多都是过去韩先立的老卒,跟随女帝姬箐箐发动朱雀门之变的那些人。
他们对长安城并不陌生,
记忆中的模样一点都没有改变,还是那座用青砖堆砌起来的古老之城。
长安城并非是大晋王朝时期建立的,传说中,早在中原文明发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不过没有这么完整,刚发现长安城的时候,是一座残败危城,一半都被埋在土里。
有一位工匠,叫做墨班,传说中乃是墨家的先祖,呕心沥血,费尽一生,才复原了长安城的图纸。
后世通过墨班的图纸,渐渐的修复了这座古城,初名镐京,后改名为长安。
乃是中原北方最大的一座城池,每一面都有三道城门,周长超过五十里!
坚固程度虽比不上西楚大凰城,比不上东海望月城,也可称之为一座坚城。
八百年来,从来没有哪支军队完全正面攻入过,几次改换朝代,不是城内投降,就是里应外合,或者像朱雀门之变那样,自己打自己。
长安背靠渭河,此处地势狭窄,极其容易被包围,活动范围太小,重军团也难以展开。
所以,李信从西面度过渭河,转到了长安城西面,再压到长安城下。
并没有第一时间攻城。
李信摆出了一个很奇怪的阵势,他把所有骑兵排在了两边,骑兵后面是弩阵,弩阵后面则是步甲兵。
帅帐置于中间,距离长安城不到三里,帅帐之前留有一支老字营镇守。
两边则是火器营。(因为特殊原因,之前的那什
么营,那什么工,全部改了称呼,之后将以火器营或军代替)
帅帐后方还放了一只混合军团。
整个军阵形成一个‘凹’字形,他不像是来攻城的,这样的阵型明显是在防御!
毕竟李信也是不是傻子,他十多岁就开始领兵,纵横沙场十多年,什么样的风浪没有见过。
这样明显的圈套,他岂会看不出来?
他摆出这样的阵型,就是在告诉魏王,“我来了,你来打我啊,来啊,打我啊!”
此刻!
魏王和公子非也来到了西面城墙上,眺望着城外的河东军,一营一个方块,整整齐齐,像是提前量过的一样。
啧啧!
公子非咋舌,“李信治军以严明而闻名天下,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此军该是多少将军的梦想。”
大魏王白了他一眼,外面那是敌人,当着本王的面,这么夸赞敌人,就不怕本王砍了你吗?
他还真不舍得!
毕竟,按照公子非提出的建议,中间或许有些小插曲,总之,李信真的到了长安城外。
他赢了!
现在该考虑如何把河东军吃掉,本来按照原计划,只要李信过了渭河,马上就把他向北的退路切断。
谁知道远在赵国的项翦,忽然从北直下,跟在李信后面一起下来了。
现在断李信的退路,等于是送给晋军两面夹击的机会。
说句实话,没有绝对的优势,赵魏两国都怕和晋军在野外作战,人家的装备实在太好了!
一比一的兵力下,真打不过,一比二的兵力下,可以搞一搞,输了就惨败,若是侥幸赢了,晋军想走他们留不住。
只有一比三的兵力下,才有信心在野外将晋军合围歼灭,取得真正的胜利。
“既然李信还没有发起进攻,那我们也不急,干脆等着项翦过来后再打。”公子非建议道。
“非先生,这玩笑可开不得!”
大魏王是魏王,不是大胃王,他倒是有吃下河东军和蓝田军梦想,但这不现实啊,搞不好会把肚子撑爆!
公子非笑了笑,“大王莫急,臣断定项翦和李信不会合兵,因为就算他们合兵,也段时间内攻不下长安,还有被我们切断后路的风险。”
“臣以为,项翦一定是绕道去攻打陈仓,以解晋国在益州之急。”
“待到项翦久攻不下,大王可以撤回汉中军,配合陈仓守军里应外合夹击项翦。”
“我们这边,则联合赵国夹击李信,定叫他们两路军马则损在渭水平原之上!”
大魏王眼皮子翻了翻,他说的是有几番道理,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变数。
如果说汉中军还没有回来,项翦和徐岩就先攻下陈仓了,那汉中军回来还有一个屁用。
陈仓若是落入了晋军手里,李信也很难包围住了,凉军十多万骑兵冲过来接应一下,他们掉头就跑了。
那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都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不这样做还有别的选择吗?
这是一场豪赌!
大魏王忽然懂得了女帝姬箐箐用兵之意,他之所以这样排兵,就是想将计就计,把河东军和蓝田军都运进渭水平原。
这两支军队都是适合攻坚的重集团军。
她是想夺取陈仓,为未来东出做打算!
这个女
人,真贪!
“大王若是担心,可提前将汉中军叫会,于渭河之畔抑制项翦,不使项翦和徐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