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缘由(3 / 4)

加入书签

并不相信的签文吗?”

“自然不是。”

这儿并不是能说话的地方,他回首道:“不知裴某能否向世子讨杯酒喝。”

“古刹清修之地,何来这五云浆,清茶倒是有,裴侯爷要赏脸吗?”

“那便叨扰了。”

青竹枯黄,落在亭边,早有仆从在亭中备好茶,二人入座。

裴煜揭开茶盖:“金瓜贡茶,也就只能在世子这里才能喝到了。”

萧旌倒是笑了:“皇上面前的大红人,自然好茶千万,何须惦记我的茶。”

“这样好的茶,只怕许将军也鲜少喝过。”

“许大将军远在北界,久不居京,若是想喝,自有人给他送去。”

裴煜轻轻地吹了一口,茶叶顺着飘到了边上:“不如,世子送一份去吧。”

萧旌眯了眯眼睛,他和裴煜甚少来往,如今这位却亲自来找他,说了一句八竿子打不着的话。

他一向谨慎,自然也不会在他面前留下把柄,只当做没听懂,问道:“裴侯爷是什么意思。”

“许将军受伤了。”

短短六个字,却惊起滔天巨浪。

嘉国居东南,南边是大海,西北边是高山,东边数个小国,皆臣服与嘉国,唯北境不安,常有战事,但所幸嘉国出了个许轻舟,以一己之力镇守北方十年,金国不敢来犯,如此,两国边境和平了十年。

但如今,许轻舟受伤了。

北境到济州快马不过三日,但他们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这消息,又有几分能信?

萧旌敛了神色,淡淡道:“如今太子监国,这消息,裴侯爷应该传到京城。”

裴煜看着茶色晕染,将圣旨放在了桌上:“皇上的圣旨,我就不念了,世子自己看吧。”

他放下茶盏,起了身,走了两步停住:“改日再来续这一杯清茶。”

待他走远了,侍卫景晟走了出来。

“裴侯爷这是什么意思?”

萧旌端起茶盏,说:“给六皇子送信吧。”

景晟看着圣旨,不解道:“京里来的旨意,六皇子早就知道了吧,我们送信不是多次一举吗?”

萧旌抿了一口茶道:“你什么时候见过裴煜和旁人在一张桌子上喝茶,许轻舟受伤,我们还不知道,他却先一步得知,还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

“裴侯爷这是在示好?”景晟问道。

“不,是因为长平公主。当今圣上的妹妹,先帝淑妃的女儿,也是裴煜的姑姑。”

景晟年纪小,没听过这位公主。

萧旌解释道:“太史元年的时候,先帝才登圣位,局势不稳,金国来犯,越过了北境三洲,老侯爷带病击退了金兵,金国却送来了求和书,指明了要长平公主和亲,老侯爷主战,昌文公和丞相主和,两相争执不下,最终先帝允了金兵的求和。”

“老侯爷因为此事才不问世事,解甲归田?”

“不是,是因为,长平公主逝世。太史七年,金国再次来犯,老侯爷带兵压到了离金国府都还有三城的醴城,金国便拿长平公主威胁老侯爷退军,公主舍身取义,从城墙上跳了下去。”

萧旌叹了一口气:“而金国,在公主身陨之后,拿公主的遗骨威胁我朝。”

“一代名将,血战沙场多年,却救不了自己的侄女……连尸骨都要受人侮辱。也难怪裴家再无人入武职。”

景晟道:“我懂了,公主骸骨还在金国手里,裴侯爷是怕许将军受伤的消息传出去,边关动荡,金军进犯,又拿此事做筏子。这做法,倒是与他平时心狠手辣的样子不符。”

有枯黄竹叶掉落,跌在桌上。

萧旌对景晟说的这话并不做评价,只淡淡道:“去送信吧。”

山脚下,马车轻悠悠的晃着。

山间景色清幽,祁云珊不时的掀开帘子向窗外探去,马车行驶的慢,此时忽然停住。

“怎么了?”

“夫人,前面也不知谁家的马车坏了,官道堵了。”

大夫人掀开帘子,便看到成排的马车一栋也不动,今日十五,上香的人本就多,也选不了其他路了,左右都是等,她便下了马车。

这一下马车,似看见了熟人,她走了过去。

“王夫人?”

那厢的妇人回了头,大夫人才确信没有认错。

“是祈夫人啊。”

王家是裴侯爷的部下,十几年前,祁佑轩前去求援的人正有王骁,东郊那处别院附近大夫人与王夫人也是见过几次。

王骁从马车前走过来,边走边说:“只怕委屈夫人,要走回城了。”

话音刚落,他才注意到妻子旁还有他人。

王夫人回头道:“这是临门祈大夫人,有处庄子就在我们东风镇旁。”

王骁有印象。

大夫人说:“王夫人跟我们一同入城吧,这离城门还有十几里的路,若是走还不知道走到几时呢。”

还不等王夫人回绝,王骁便已经替她做了答复:“那便劳烦祁夫人了。”

王夫人嗔了一眼,王骁挠了挠头,却不再说话。

刚上马车,便有人打马而来,疾驰而来的马蹄声令人纷纷看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