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学会放下(1 / 2)

加入书签

慢慢习惯了山中的岁月,无衣觉得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似乎也不错,他也不必去追求那样一个答案,反正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嘛。  而他那天想着要直接询问木木的问题,因为好几次想开口又觉得不合适,最后也被他放弃了。就像木木曾经说的,有时候并不是知道得越多越好。而且随着自己在这里呆的时间越久,他越发觉得所谓幸福和这种洞察力反而是成反比的,知道的越多越深入反而是活得越不幸福。可怜好多人奔着更幸福的目标前去,一路攀登,却也在一路丢失幸福,与最初的梦想完全背驰。  放下了追求一个答案,也放下了探求身边人的秘密,无衣变得快乐了许多。他还是常常去山中散步,但不再绞尽脑汁地想问题了,而是单纯地欣赏风景。这时候他才发现峨眉山是有多美,虽然很多珍贵的植物和动物可能已经绝迹了,但大自然从来就不缺乏美。  更多的时候,他还是去万佛阁,那里除了那些修行场所,也可以学习其他东西,当然都是离线的,无法实时和外界交流。但自从木木告诉他,现代人正在轻视古人的成就和文字时,无衣就对过去开始感兴趣,他想知道过去的人们到底曾发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当然,就像木木说的,他也明白,在自己也产生同样的感悟之前,是不可能完全领悟古人的意思的。但他和木木想法不同,虽然无法完全理解,但古人的文字对自己肯定是有启发的,毕竟大家都是人,用语言来描述具体的事物和抽象思想的底层逻辑应该是相差不大的,那样自己即使不理解他要说的真谛,但通过文字,多少可以领悟到一点,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无衣相信理解是可能的。  其实当木木说人和人之间的阻隔时,无衣是深有同感的。曾经的他也对人和人之间这道无法跨越的鸿沟心生绝望,一个人永远不可能真正理解另一个人被他视为真理。但现在,真奇怪,反而是在他远离人群,长久地独处之后,他才开始觉得人和人之间的鸿沟也许并没有他所以为的那么深,也许并非不可跨越。反而人和人之间是很容易共情的,就像他不知道木木经历了什么,到底在坚持什么,又为什么心生绝望,但他能体会到木木的那种深深的失落感和无力感,那种差一点就想要放弃的心思。他更不懂大师脑袋里想着什么,也不知道他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但他也能很敏锐地感觉到大师心中的那片仁慈和豁达,而大师也一直是如此表现,从未让他失望,从未出乎他意料之外。  偶尔他也会去做些重复性的农活,比如剥玉米,和以前一样,他很容易就可以沉浸到这种重复性的劳作中,完全忘我。这些都让他放空心情,如果偶尔有了一些焦虑和担忧,只要他沉下心去做一件事,他很快就会把那种烦恼清除掉。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往前走,除了大师和木木,他偶尔也会和其他人闲聊几句,但大家都很默契地不谈人生大问题,不问往事,不问将来。毕竟他们已经入山,也没有什么未来。唯一的去路也就是。。。  无衣偶尔也会走到舍身崖那边,但他从来没有上前去看过那里,不是他害怕悬崖,而是别的什么原因,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去那边一般就是去看缆车了,他喜欢看缆车下面那片森林,带着望远镜仔细寻找林中的一朵花,一棵草,一个小动物,偶尔有所发现,他就觉得很愉快。尤其是下雪的时候,他更喜欢去那里,看那片白茫茫,就会想起他进山的那天,回想起那时候的自己多么无知可笑,心情又是如何忐忑不安,对山中修行生活又是怀着怎样的期待和好奇,等等。  不知不觉好几年时间过去,突然有一天无衣发现了自己头上的一根白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开始变老了。其实我们一直在变老,木木和大师也是,但是只有在某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才能意识到光阴已逝,容颜已老。好像时间不是均匀流逝的,而是在我们注视不到的时候停滞不前,在我们突然察觉醒悟的时候倏然而逝。  “你这些年似乎过得很愉快。”大师看着无衣盯着白发发呆,走过来问道。  “是啊,这么愉快竟然也生出了白发呢。”  “哈哈,这白发倒不一定是烦恼丝。”  “那是什么?”  “也可以是你成熟的标志啊。”大师开玩笑似的说道,无衣也跟着笑起来。他真的很佩服大师,能入能出,在自己渴望深入交流时,他总能很快进入深不见底的深渊里,平淡地说出沉重的话题。而当自己轻松地浮在表面时,大师也能轻松得随声附和,表示赞同,深渊里的气息一点都不带。  “你大概会觉得我活得太肤浅了吧?”不知道为什么,无衣不小心说出了心里话,可能是大师一贯的宽容态度,让他觉得他什么都能包含,什么都能理解,也什么都能接纳吧。  “你怎么会这么想,能天真的一种福气,也是你的一种能力。”  “真的吗?”无衣有些吃惊,有些欣喜,他没有想到哪怕这样大师仍旧这样支持自己。  “当然。”大师仍旧是那副和善的面容,看不出内心有任何波澜,也丝毫没有说谎话的违和感。“不过你心里就真的能放下吗?”  “嗯?”大师突然话锋一转,无衣一时还反应不过来。  “你今生已经入山,只能在此修行终生,可是如果你还有机会下山?你会想做什么呢?”  大师为什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无衣心里感觉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