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御膳房大厨(1 / 2)

加入书签

三轮车开到隆田,牛大汉看见了自家的田地。

他站起身来眺望。

富贵也开慢了很多。

他指着隆田说:“看,你家稻谷长得好呢,俺的就没这么胀。”

牛大汉说:“前面天天赶花。”

水稻有母本、父本之分。

插秧的时候,母本和父本纵横交错,每隔几行就插一行父本,每隔几纵又插一行母本。

它们长大以后,如情侣般相互拥抱,情窦一开,则扬花吐穗。

牛大汉就拿着绳索,跟牛鼎天一起,在田坎上赶花。

他们一个站在这头,一个站在那头,绳索有十几米长;随着他们奔跑,稻田里则飞起一片片雪白的花粉。

这些父本的花粉,落在母本的花蕊上面,粘的越多,稻谷就越好。

水稻的父本、母本开花期只有十几天。

牛鼎天便带着牛大汉天天赶花。

他只要累了。

牛鼎天就大声地唱歌:“两根棍子呐,套一根绳索叻,迈开步子啊,赶出银子......”

他总会跟着鬼吼。

微风吹过。

牛大汉站在车上回想起这些;他便抓紧了十万块现金,脸面上浮现出一缕笑意。

曾经的苦差事也甜美起来。

他的眼眶忍不住湿润。

富贵奇怪:他又哭又笑是几个意思?

三轮车轰然加速。

富贵开始飙车。

牛大汉收回思绪。

到家之后,已经十点钟了。

富贵忙着做饭。

他还没有吃任何东西。

村里的饭点基本只有两顿,早上十点钟一顿,晚上就要到六点左右。

牛大汉回到家里。

他拿背包装好十万块现金,在肩膀上挂住,时刻不敢离身。

家里的老房子木窗敞开,门锁也是老中华挂式。

他可不敢将背包留在家里。

屋后,有几座大山。

牛大汉站在高坡之上。

他的右手提着斧头,左手拿着篮子,身后挂着黑色的背包,头戴草帽。

烈日透过细缝,一束束照射下来。

在这个地方,牛大汉俯瞰着整个梨花村。

碧水炊烟,青山红日。

每家每户都忙着做饭。

牛大汉往大山走去。

路上有野花无数,一棵棵大树翠绿盎然。

牛大汉在枯叶丛中找腐朽的树木,顺便收割一朵朵蘑菇。

他在饮食上颇有天赋。

母亲吴依依总说,他的嘴太会吃了。

不仅会吃,牛大汉还挺有手艺。

他的厨艺绝对是全村第一。

童年时期,牛大汉就帮外公做饭。

吴老太爷曾经是御膳房大厨。

他是吴依依的爷爷。

牛大汉跟着外公,就被等死的吴老太爷喜欢上了。

他没死的时候就有一百二十岁,跟一般人懒得说话。

人类幼崽是很可爱的,牛大汉也长得跟陶瓷娃娃一样,聪明伶俐。

吴老太爷甚是喜欢。

他时常提起精气神,拉着牛大汉说话,一说就是一上午,说半个小时睡半个小时。

牛大汉很乖;他坐在吴老太爷的腿上从来都不吵不闹。

耳濡目染中,他就知道了很多厨艺奇闻。

吴老太爷谁都不说,只教牛大汉一人。

他也没有精力跟其他人说话;他脾气古怪,直到牛大汉七岁,老太爷才仙逝而去,享年一百二十七岁。

牛大汉掌握了厨艺的精髓——直觉。

整整七年,老太爷都在培养他的感知能力。

牛大汉总算学出点火候,吴老太爷才肯咽气。

当时,他已经没有气了。

大家哭着喊着,将他送到棺材里面。

老太爷却又醒了过来;他用皮包骨的大手抓着牛大汉问:“为人厨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牛大汉说:“细致。”

老太爷只瞪着眼睛动也不动。

道士说:“老太爷已经死了,这是有口气咽不下呢!”

大家慌了。

那可咋办?

道士又说:“老太爷德高望重,他的手谁敢去掰开啊?掰开就不吉利了。”

那到底咋办啊?

道士只好说:“只能让小公子回答对了。”

牛大汉就开始乱猜:“食材、火候、锅子、铲子、油盐酱醋......”

他一连说了几十个跟厨艺有关的词语。

老太爷还是不肯咽气。

吴依依在猜,牛大汉的外公也在乱猜。

他们都不知道。

最后牛鼎:“儿啊,你认真点,老太爷死不瞑目,我回去打烂你的屁股。”

牛大汉都吓哭了。

他小小的心灵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并偷偷地发誓再也不学什么厨艺之道。

道士们无奈。

他们只能继续敲锣打鼓,呱啦呱啦地念着经文。

吴老太爷还是不肯撒手;不仅如此,他还瞪着眼睛,死不瞑目。

牛大汉就被轮流抱着;大半夜还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