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料事如神(1 / 2)
南匈奴时任单于是羌渠,南匈奴自东汉后期以来逐渐陷入各种内外矛盾之中,其本身存在之初便是因为北方气候变冷,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之下导致一部分匈奴人南迁进入东汉境内,并通过臣服东汉中央统治来换取生存空间与物资支援。 南匈奴保留单于和大部分的匈奴政治统治体系,但也要受到来自于东汉的严格控制。 在东汉初期南匈奴作为汉王朝与北匈奴之间的屏障起到了很重要的戎卫边疆的作用,但随着后来北方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一部分北匈奴人不断南下加入南匈奴,而剩下的北匈奴也在东汉王朝、南匈奴、乌桓、鲜卑的不断攻击下被迫放弃原有的土地,向着西亚乃至欧洲迁徙。 当北匈奴的势力逐渐瓦解之后,南匈奴的存在本身就变得不再像一开始那么重要了,而且东汉王朝鉴于之前西汉时期与匈奴之间所发生的一些前车之鉴,始终不愿意看到南匈奴与北匈奴之间完成统一与融合。 东汉中后期从北匈奴大批逃亡进南匈奴范围内的匈奴人被称之为新降胡,他们一开始被迫生活在南匈奴以北的区域,经过许多年的共同生活,尽管这些新降胡已经与南匈奴原有的政治生活体系有了相当程度的融合,但始终还是受到来自于东汉的严密管控,于是这一部分新降胡与南匈奴以及东汉王朝之间就产生了无法弥合的裂隙与矛盾。 永元五年,南匈奴第八任单于去世之后,南匈奴内部爆发了严重的混乱并最终导致新降胡的二十多万人尽数离开南匈奴,他们冲破东汉封锁线,最终越过阴山并向北进入大草原,这次危机被称之为逢候之乱。 到了东汉中后期之后,东汉王朝对于南匈奴的干预越发严密,从最开始从来不干预单于的继任到后来多次干预南匈奴单于的继位,东汉王朝的存在也事实上导致了南匈奴单于对于整个南匈奴部族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 而当单于对于南匈奴的控制能力下降之后又会进一步依赖于来自东汉王朝的干预,这就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从而不断引发南匈奴内部的叛乱,而这种情况在到了东汉末年之后已经是愈演愈烈了,此时南匈奴的单于对内控制能力已经非常弱了。 南匈奴本身人数并不多,因此南匈奴的叛军人数也十分有限,而且往往叛乱本身比较分散,匈奴人内部的统治结构就相对于中原王朝要宽松很多,各部族之间除了每年的数月固定召开的会议,以及一些特别重要的事件上才会在单于的召集下集中在一起。 更多的时候各部落之间都是各做各的事情,单于本身也不会对这些部落进行过多的干预,因此很多时候南匈奴所发生的叛乱都很难做到一劳永逸的平叛解决问题,可能今天这里刚完成平叛,过几天另外一个部落又有人出现叛乱。 因此平叛本身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苦差事,当然对于渴望杀敌立功的普通士兵来说,这项苦差事往往也是少数他们所能够抓住的能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董卓并没有派自己手下的那些心腹武将来执行这次平叛任务,而是派出年轻缺少后台缺少功绩的项羽,不得不说也是有他自己的许多考虑的。 一方面肯定是想要锻炼锻炼项羽,顺便验收一下项羽这两年来的训练成果,同时也让项羽通过这次的机会赢得一定的军功,这样也更方便他以后为项羽在中央谋求更高的军衔甚至是爵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董卓其实算是一个好上司一个好老板,他对于忠心自己的部下向来都是非常慷慨大方的。 南匈奴叛军被项羽所带领的十骑奇袭大营,归来之后项羽对还活着的五个手下给予了赏赐,很多其他士兵见状也纷纷表达了想要跟随项羽一同出战的决心和想法。 但项羽此时却并不急,只是让部下继续在原地安营扎寨,既不再继续往北进军,也不做别的任何事情,甚至连原本每日必须进行的训练都停了下来。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天,在这个期间不时会有一些南匈奴的叛军派出的斥候在附近观察,这天夜里突然帐外喊声震天,似是有敌人趁着夜色来袭。 然而过了一会却只听见喊杀之声,却不见真的有敌人袭来,项羽很快披挂整齐走出大帐,远远的望见远方有星星点点的许多火把光亮似乎正在远离。 “项将军,这些匈奴叛军真是好生狡猾啊,利用夜色接近我们大帐,只是制造出要进攻的假象却又不真的发动进攻,明显是想要让我们迷惑啊!” 项羽手下的一位副将说道,项羽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传我号令,全军戒备,不许任何人擅自出帐迎战。” “项将军,他们分明是在用一套虚而实之实而虚之的诡诈之计,通过佯攻来让我们紧张,只怕之后他们还会再次进行佯攻,几次之后我们的士兵必然疲累不堪,到时候他们再以逸待劳打我们个措手不及,所以属下认为我们必须寻找机会率先发难,或者是暂时向后撤军!” 项羽瞪了副官一眼,副官被项羽这一瞪还真是给有些吓着了。 “你只管多安排些人加强警戒便可,其余之事我只有计较。” 说完项羽便转身走向了中帐,留下副将抬手悬于半空之中,似是想要再说些什么,却又没法说出口了。 第二天项羽下令一切继续如常,不管那些南匈奴叛军在外边搞什么花样,他们就是不做反应,若是南匈奴叛军真的大举来攻他们就立刻反击,若是南匈奴只是佯攻,便任由他们表演就是。 如此这般反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