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请进!(1 / 2)
看着这位正三品的大官哭诉,朱祁镇无语抬头。
看着屋顶的金龙,“行了行了,一个国朝正三品在朕这哭鼻子,传出去让人笑话!
金英你去通政使司衙门,将人都给朕叫来!”
等待金英回来的时候,带回了足足十几个身穿各类补服的官员,通政司衙门的人已经到齐。
朱祁镇站起身子在几人面前转了两圈,看着跪在地上的一个个官员终于冷声开口:“谁将庆王的折子递上来的?”
一人听见之后身子直接一顿,颤抖着抬起头说道:“是臣。”
“没有主官的授意,栾恽你一个右通政是怎么敢直接决定藩王奏疏的去向的?”
朱祁镇更觉得其中蹊跷,通政使司通政使是老大,但是领导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事都办完,通常会分给左使一些实权。
也就是说的主持衙门具体事务,可这么一个右通政使,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在衙门里说了算吧?
面对朱祁镇的疑惑,左通政龚全安回复说:“当时臣并不在衙门内,皇上那天回来,就让栾恽将奏疏送了过来。”
“那就是说,是你一个人拿了主意,将这份庆王的奏疏送到宫里的?”朱祁镇再看栾恽。
栾恽哆哆嗦嗦说不出来话,朱祁镇越看越烦,不过视线却先转到其他人身上。
当即严肃开口:“以后所有奏疏,没有李锡的同意,不得转呈内阁与宫里。
不过若是因此耽误了什么要事,你们自己心里也掂量掂量,有几颗脑袋够朕砍得。
金英,将栾恽带下去好好审问,看看他与庆王到底有什么联系?
其余人下去吧,李锡,回去好好管管手底下的人,干好自己的事,做臣子的最终的是本分!”
暖阁清净了没多久,金英便带着鲜血淋漓的栾恽回来,“皇上,他招了,他确实受了庆王的好处。
这才趁着您刚从广东回来,有没有其余长官在的情况下,将奏疏送进宫来。”
“金英,你们司礼监以后办个报纸,专门为朝廷传递惩治这些不法官员的事。”朱祁镇看着地上死狗一样的栾恽吩咐道。
金英一愣明显是不明白所谓报纸是何物。
不等金英询问,朱祁镇主动解释道:“报纸与邸报相似。”
看着金英似懂非懂的点头,朱祁镇再补充,“区别就是要将事情详细化,直白化。
就算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听到了这件事也能明白。
朕要让你们司礼监用报纸,引导社会舆论,也让那些乱用朝廷政策的贪官无所遁形。”
这么一说金英就彻底明白了,虽说对舆论不熟,可大概一想总跟风言风语意思差不离。
“皇上圣明!这样一来,天下百姓都能知道您的苦心了,再也不用被这些个文人左右。”金英由衷的叹服。
朱祁镇点头再补充一点,“还有,报纸也要将民间的疾苦记录传播,要让朕坐在京城就知天下事。”
“是,皇上圣明!只是单说报纸是不是不能显出皇上想法的精妙,奴婢请皇上为报纸赐名!”金英顺便拍了个马屁。
朱祁镇颔首沉吟片刻后说道:“既然是为了大明百姓所创,就叫大明报吧。”
“有皇上的赐名,大明报必定能够将皇上爱护臣民的圣心传播到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上!”
定下了大明报的开办事宜,朱祁镇又与于谦通气,有了官方的报纸,民间难免不会跟风。
可这样一来,就面临监管问题与是否会被其他人利用的一系列问题。
最后决定日后所有民间举办的报纸,都要在通政司衙门备案登记,由通政司做这个主管监督单位。
自此大明的通政司不再只是京城的衙门,而是开遍了整个大明,成为了与监察御史并行的纠察制度。
正阳门西北,从现在起,不单单是拥有让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衙门,还坐落着大明的第一家报馆大明报。
朱祁镇更是在开业这天亲自着便服登门,还参观了大明报的印刷“厂”。
说是厂,其实只是后院的一件小屋子,用一块刻好的母版印刷出大明的第一份报纸。
亲眼看着大明的第一份报纸走下印刷线,频频点头,对于大明百姓生活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
对金英办事效率满意是满意,可也有瑕疵在,尤其是这个依然还使用着宋朝以前的雕版印刷术,让朱祁镇颇为不喜。
“金英,这怎么还用雕版印刷?大明报每期内容皆不一样,就算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也应该使用活字印刷之法吧?”
朱祁镇看着那一张张刷好墨汁的报纸,欣喜中多了那么点不满。
金英赶紧解释说:“启奏皇上,这不是要尽快刊登大事,先用这最快的雕版发行了。
正好泥活字费工费时还不耐用,奴婢已经命人加紧赶紧铜活字,保证日后的报纸文字皆是如新刻时清晰。”
原本的历史中,金属活字版要在大明将亡的崇祯年间才会出现。
可现在却因为朱祁镇的重视,提前一步与世人见面也算是因缘际会了。
朱祁镇这才点头,随着第一版的一万分报纸发行,朱祁镇亲自扮演报童角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