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诈尸之人(1 / 2)
一时之间,众大臣都愣在了那里。 有些反应慢的,还在与人争执,结果却突然发现其他人都安静了下来,只有自己的声音嘹亮地回荡在大殿之中,顿时打了个激灵,赶紧闭上了嘴巴。 “皇、皇上?” 各部尚书对视一眼,都迟疑着看向皇上。 自从洪武十三年宰相胡惟庸被杀,洪武大帝就直接废除了宰相制度。 此时的应天府朝堂上,并无宰相。 各部尚书,其实也算是被分了权利的宰相们了。 他们的态度几乎是一致的,就是惊愕,不敢置信。 那可是死了十年的人了! 皇上莫非是因为大半年前太子朱标的去世,受了心伤,不仅没痊愈,还更严重了,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幻想? 再思及刚才的事,凉国公莫非也是知情人,所以刚才是跟皇上一起合演了一出戏? 这么说,那位被接进皇宫的皇孙,并非是任何一位藩王之子,而是早在十年前就去世了的皇嫡长孙朱雄英? 荒唐! 荒谬! 这根本不可能啊! 若是其他人也就算了,无论是活着,还是死了,都是皇上一句话的事,他们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与皇上起争执。 但事关嫡长孙,他们是绝不能任由别人冒充的! 嫡长孙,嫡长孙,在太子朱标去世后,这就是最正统的嫡支! 如果嫡长孙朱雄英还活着,关于是立太孙还是再立太子这件事,根本就不是个事儿了。 因为无论是从年龄上,还是从理法上,又或是从人脉上,真正的皇嫡长孙朱雄英,都有着与太子朱标相似的资本! 那是让藩王都无可奈何的资本! 也就是太子朱标去了,太子朱标真正意义上的嫡长子也去了,所以才有了现在这样的争嫡情况。 但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已死之人又冒了出来? 世上难道真有死而复活这码事? 恐怕是有人在试图搞事情吧? 除了早就知情的蓝玉、方孝孺意外,也就是常升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其他文武大臣,甭管是哪一个阵营的,都不信皇嫡长孙朱雄英还活着。 刚才还缩着的御史,以及原本老实着的各部尚书们,都纷纷开了口。 “皇上,您的意思是说,这神种,乃是十年前培育而成,至今才推出?”这是没敢直白质疑,而是拐弯抹角提醒皇上,皇长孙已去了十年的老臣。 “皇上请节哀!皇嫡长孙已是去了十年,此事举国哀痛,但人死不能复生……”这是直白劝慰皇上不要再乱想了的臣子。 “皇上,不可听信妖言惑众之语!若有人装神弄鬼,还请严惩啊皇上!”这是直白质疑并且一头嗑在地上,请求皇上必须严惩奸佞的臣子。 而蓝玉作为提出了神种一事的人,也遭到了众大臣的群起攻之。 之前蓝玉提出神种一事时,除了与蓝玉交好或是有利益纠缠的人,其余人都在看笑话。 但现在的大家实在是笑不出来了,而导致大家笑不出来的“罪魁祸首”自然是不能放过。 朱元璋看着比刚才更乱,仿佛是菜市一样的大殿,神情淡淡的,仿佛并不在意这些人的质疑。 有老臣一抬头,就看到了皇上这副神情,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皇上的反应不对啊! 按说,无论皇上是相信了奸佞之人的妖言,还是沉浸在了过往之中不能自拔,被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指出来,都不该是这么一副淡然态度。 这态度,很明显就是底气足啊! 难道当年皇长孙去世一事,另有隐情? 皇上并不是最近才被人给忽悠了? 这几个老臣一沉默下来,其他人也都跟着沉默下来。 本来闹哄哄的大殿,因为陆续沉默下来的人,很快又恢复了之前的安静。 “都说完了?”朱元璋这才慢悠悠开口道,“你们既是都说完了,那就听朕继续说吧。” 朱元璋淡淡说道:“十年前,朕的嫡长孙英儿并未真的离世,只是闭气了过去,很快就苏醒过来。是朕让人测算,说英儿这十年另有死劫,想在民间养大,方能顺利成年。所以,这十年来,英儿一直被朕养在宫外,这十年来,无论是朕,还是朕的太子,都知晓他的情况。” 见大臣们因为他这番话面露痴傻神情,朱元璋继续说道:“而在不久之前,英儿的死劫终于过了,所以朕才想着,要让朕的嫡长孙回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