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试射新武器!(1 / 2)

加入书签

雷鸣去改进箭矢的药包,承风和钟离两人匆匆地赶回了院内,指挥工匠们开始从仓库中搬出了一大叠硝制好的软皮,还有动物肌腱。

大宋马匹稀少,马鬃不多,但是没关系,眼下只是做试验,如果成功,到时候再去大规模收购也不迟。

最简单、直接的就是用试验来说话。

在承风的指挥下,硝制好的大量软皮分割成细长条扭成细绳状,将它那些动物肌腱以及长长的马尾和马鬃绞编在一起。

原本这些都是边角料,现在都有了用武之地。

承风先命工匠打造一个结实的方框架子,前边加装两根粗壮的圆木,外层包裹大量的麻布与软皮作为缓冲,然后在结实的上下框两翼处各钻一个洞,把那条由马鬃、软皮绳、动物肌腱束成的圆柱形绞体安插了进去,两头固定死,然后往这种新式扭力弹簧中塞入了两根结实的圆木作为弩臂。

在承风的指挥之下,一具小型的,新结构的床弩出现了。

不过但看造型已经不像床弩了,有点像明朝的那种连发炮台,主梁置于支架之上,其前端两侧装有两具扭力弹簧组,每个弹簧组带动一只弩臂,末端连接弓弦。

弓弦正中不再光是装箭矢的木槽,而是改装成了可以容纳投射物的编制网袋,同样也可以安装箭矢。

横梁上侧带有燕尾长槽,一个带长导轨的滑块可以沿着长槽前后滑动,后方装有一套精巧的击发机构,可以方便地锁定和释放弓弦,横梁的末端有绞盘,操作者可以通过扳动手柄,可以通过绳索拖曳滑块移动,当击发机构锁定弓弦并向后拉开后,武器就处于待发状态。

承风想了想后世的射击武器,还在横梁上安装了一个十字形瞄准器,这样更便于使用者对准目标。

虽然是试验品,尽量小和精致即可,但做出来之后个头却也差点有两米高了。

这东西花了一天一夜的功夫,集中了研究院大量技艺精湛的匠师们无数汗水和心力,方才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工匠们提出了大量的意见作为参考,承风也很虚心地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毕竟承风是土木工程专业而不是机械专业,做器械属于外行,只不过比他们多了些后世的见识和理论而已。

把这东西完成之后,这些熟悉制作各种器械的工匠们对此都啧啧称奇。

因为这玩意在外形上已经与床弩没什么关系了,跟后世的大炮炮台极为相近。

第二天一早,承风打算试射新器械,便去墨羽军后备营借人。

杨四郎与杨五郎正好换岗下值,听到风声也来凑热闹。

承风想想也答应了,毕竟这些东西以后也是要让军方使用,他们的评价最为实际,更能客观反映这种全新的远程打击武器的优劣性。

果然,这两兄弟一见到这东西,很是好奇了半天。

不过由于还没试射过,大家都不好说啥子,只能对这东西的外形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够威武,够霸气,还是带侧漏的那种......

不过那些匠师们倒是对这种扭力弹簧十分的欣赏。

仅凭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能整出这么强力的弩臂,实在是匪夷所思。

不过,杨家兄弟对于这种木质武器并不看好,语气有点轻蔑,倒像是在谈论这东西不如做成铁制的如何如何。

靠!你当老子不想做钢铁制品吗?你们有这技术吗!

分明就是对老子没有信心!

哥俩也无心听承风介绍这些武器的构造及原理,想拿手去试着搬动弩臂,后果自然是以失败而告终。

这更是让哥俩好奇了,一堆木头玩意儿,竟然如此沉重!

老钟安排好了人手去,把箭靶按每五十步摆放一个,最远是千步,最近的是百步。

一切都搞定之后,承风强行驱散了这部炮台前方的人群,准备开始试射了。

第一次测试是一百步外的箭靶。

作为发明者和专利创始人,承风义不容辞地当起了第一个试射员。

先把弓弦拉到了一半左右的位置,微一用力,抬起了这座重心很是平衡的炮台。

底座和弩身之间采用的是可以自由转动的基座,就是为了赋予这种炮台以灵活的方向和俯仰角度,就像碉堡里的机枪一样,可以自由切换角度。

大量的工匠和匠师还有要就院的官员,以及杨家兄弟带来参观的军方人员都已经把目光盯在了承风的身上。

对于能不能射中百步之外的箭靶他们根本就不抱任何的希望,他们更想瞧瞧这种新式武器的具体用法。

慕容大人的名声确实够响亮,但毕竟没上过战场,更没参加过训练,能有一身好射术才怪!

通过瞄准器瞄准了目标之后,承风示意边上的人把一枚石丸摆到了网袋里。

承风扣动了扳机,强大的反作用力带动了弩臂,更驱动了弓弦,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