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搞一票大的?(1 / 2)

加入书签

傅松其实并不看好这个所谓的中方经理培训班,如果继续沿用老规矩,不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就算把培训班办上天也没用。

不过话却不能说得太直白,于是喝了口茶斟酌道:“董编辑,咱们不讲些虚头八脑的,既然你想办这个……,嗯,专门针对合资企业中方干部的培训班,那你肯定得有个章程吧?比如,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举措?需要什么资源保障?等等。”

董瑞亭张了张嘴,尽管不想承认,但他确实被傅松这几个问题给问住了。

杂志社刚成立还不到半年,《外向经济》期刊这个月也只出版到第四期,所以无论是杂志社还是期刊都没什么名气,他这个主编便寻思着做点什么来提高杂志社和期刊的知名度。

左思右想,好不容易才想到办培训班的主意,自我感觉还挺好的,不料傅松没那么好糊弄,直接指出了他这个培训班的问题——为了办培训班而办培训班,却没有一个明确可行的筹办方案。

傅松暗自撇撇嘴,不是瞧不起董瑞亭,他当编辑肯定是够格的,刚才夸自己的文章虽然有拍马屁之嫌,但如果肚子里没货,想拍马屁都不知道该怎么拍,只是能当好编辑,却不代表能办好培训班。

最近几年,社会上各种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像之前提到的公关培训班,那只是无数培训班中的一个小类,还有无数的高大上的班,比如厂长班、书记班、经营销售科长班、生产计划科长班、车间主任班、财务会计班等等。

反正只要有这么一个岗位,就有人敢开这个岗位的培训班。

要是有真才实学倒也罢了,关键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开办培训班,不要说资质了,很多培训班就是骗子开的。

挂着羊头卖狗肉,表面上是开培训班,实际上是卖书的,其实这还算不错了,至少交了钱后还能拿到几本书,认识些朋友,但被骗子卷了钱跑路的干部群众也不在少数。

即使开培训班的有真才实学,学生们也学进去了,那就一定能把企业、厂子搞好?

别闹了,老板培训回来后,三下五除二就把公司搞破产的例子多不胜数。

如果培训班的“专家”真有那么牛逼,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当老板?

但话又说回来,培训班开了没什么效果,那就不开了?

错!不开更不行!

就比如远景集团投资的企业里,那些通过竞聘上岗的干部按照集团的标准其实并不合格,但难道都不要了吗?那谁来干活?所以只能矬子里拔大个,选一些相对不错的人出来。

这些人基本上不懂财务,不懂规范管理,对有关法律法规也是稀里糊涂的,如果不经过培训就上岗,岂不是外甥打灯笼——一切照旧吗?

所以,早在去年出国前,傅松就跟韩泽声商量好了,在投资的第一批企业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前,搞一次小规模的内部管理培训做试点。

而且傅松还打算从今年开始,组织集团的高管们参加高级培训,每年都要不定期搞一次。

除此之外,集团内部员工的技能培训也要搞起来。

这样一来,每年9月份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入职后的内部员工技能培训,晋升后的管理培训,最后到高级管理培训,形成一个全覆盖、多层次、专业化的、与内部晋升机制相适应的培训体系。

活到老学到老,技多不压身,就算员工不在远景集团干了,出去后也不会丢了他的人。

他希望每一个从远景集团走出去的人,无论离开的原因是什么,都能被别的企业当成宝贝争相抢夺。

如果每一个出走的人都能自己当老板,那就更好了,说明集团的内部培训体系是成功的。

现在听到董瑞亭也打算搞管理培训,傅松的心思突然活泛起来。

要不要搞一票大的?

办合资企业中方经理培训班,还不如直接办沐城市企业管理培训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只要是沐城的企业,都可以推荐管理人员参加。

差点忘了,老子还是沐城市企业家俱乐部的主席呢,要办管理培训班,老子有天然的正当性。

不过大搞一场的念头只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这两年国家大力整顿企业,沐城的企业也没躲过,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原材料供应限制和政策影响,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这个时候搞什么企业管理培训,响应的人肯定不多,上杆子的买卖他可不会干。

“董编辑,不瞒你说,我们远景集团春节后会组织企业负责人上管理课,原本打算每个星期抽出一个晚上,再加上周末的半天,一个星期四节课,先搞半年试试看。不过既然你们要办经理培训班,要不就一起?”

“那感情好!”董瑞亭眼睛一亮,立刻答应下来,随即又支支吾吾道:“傅总,呵呵,我们杂志社也想出把力……。”

傅松心里暗笑一声,董瑞亭的心思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董瑞亭不老老实实地做杂志,却跨行搞起了经理培训班,自然不是为了做公益,就像他刚才说的,主要为了提高杂志社的知名度。

但如果跟远景集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