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就问谁还是对手!(1 / 3)
奕星科技支付的专利费可不低,相对于国际大公司而言,十几亿的专利费,并不算什么。
但是奕星科技还没有发展成国际的大公司,最初筹集资金只有百亿而已,一口气十几亿的专利、技术支出,绝对是非常大的手笔。
当然了,对比未来收益来说,就不算什么了。
如果奕星科技是上市公司,对外公开了制造环绕太阳聚能卫星,以及空间能量传输技术,肯定会让公司的市值飙涨。
现在的国际市场,一个科技概念都能吸引百亿、千亿的资金,更别说,能真正制造出高科技产品了。
哪怕不是上市公司,公开消息以后,估值也会大幅度提升。
当然了。
现在并不是公开消息的好时候。
在回归了理性以后,公司的发展还是要以盈利为前提。
奕星科技完成了技术谈判,并真正开始制造聚能卫星后,还是对外宣布了一条消息--
奕星科技公司和高等压缩材料、空间科技信息以及航天局达成专利技术合作,并支付了十三亿的技术专利费用。
这是公示财务信息。
这条消息并没有引起舆论关注,最重要是因为奕星科技公司成立时间短,也并没有进行上市,世界的影响力并不大。
另外,知道奕星科技的人,也知道公司是做航空相关的研发,前期大手笔投入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业内就不一样了。
奕星科技最初成立的时候,筹集了过百亿的资金,听起来是非常庞大,但也只是百亿资金而已,成立到现在单单是支付专利技术费用,就已经超过了二十亿人民币,占据公司成立筹集资金的百分之二十。
这个比例还是太高了,后续真正投入到太空飞船的制造,肯定还会牵扯到很多的专利,支出的专利费用,会上升到一个天文数字。
不少奕星科技的投资人,都开始担心公司的盈利问题。
奕星科技对外宣称是正常企业,但也打上了航空集团的标签,万一只是不断的做研发,只投入不产出,未来没有盈利能力呢?
不少投资人确实很担心。
奕星科技的主要投资方是航空集团,其他投资方包括赵奕、刘建昆,以及国内顶级制造企业,还包括一些顶级富豪,他们看重的是长远利益,肯定不在乎短期大手笔的投入。
但同时,还是有一些小富豪,也进行了一定比例的投资。
这部分人还是看重投资收益的,他们反倒成了对于奕星科技的投入、研发,最关注的一批人。
当做了仔细研究以后,他们没有担心未来收益问题,反倒是有些期待了,因为大笔的专利技术支出,对象是科技信息公司、高等压缩材料公司以及航天局,差不多可以理解为,都贡献给了最新科技以及太空探索。
这个资金公示消息,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制造某种高科技产品,从而直接产生了大笔的专利、技术费。
“制造了什么东西呢?”
“太空飞船!”
奕星科技最初成立的目标,就是制造小型的太空飞船。
现在的专利技术支出对象,佐证了太空飞船的制造,他们反倒是期待起来,希望后续能听到其他消息。
如果能真正制造出小型太空飞船,哪怕暂时看不到利润点,公司的估值也会大大提升,投资永远看的是未来的潜力,尤其在宇宙飞船项目确立,并成为国际最重大项目的背景下,能制造出配合的小型太空飞船,未来的潜力就会非常巨大。
——
聚能卫星的制造已经开始。
其实制造的过程中,奕星科技只起到了监督作用,差不多等于说是,技术、设计都提供好,就等待合作企业制造出相应产品。
赵奕相对就清闲了一些,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就是设计出‘光能接收装置’。
赵奕没有打算直接设计高功率的z波卫星,聚能卫星已经开始制造,高功率z波卫星的设计,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还需要其他的技术支持。
这个过程肯定需要大量的资金。
钱,才是最重要的。
赵奕的想法是先实现公司盈利,有高额的盈利以后,再去做什么研发都变得很容易。
这主要还是因为,探索火星没有太直接的利润点。
如果只是不断做高科技的研发,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哪怕是受到国际看好,资金也是要有买单方的,再增加一大笔投入,他个人是没什么问题,航空集团和其他投资人,大概率都会有意见。
所以先实现高额盈利很重要,有了高额的利润以后,投资研发就不再是问题。
聚能卫星制造完成以后,马上就能发射升空,不用两、三个月,就能环绕太阳正常运作。
能源不能浪费,时间就是金钱。
赵奕开始着手设计接收端设备,直白来说就是空间链接设备结合封闭空间的太阳能电池板。
他的研究主要放在,可以供给汽车使用的接受端装置。
民用汽车不需要太高功率驱动,有个三十千瓦就足够用了。
汽车的接收端装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