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恩美雅的EMI(艾米)(1 / 2)
危月燕请假了,她要参加EMI移民训练,这项工程已经开展100多年了,不算勘察活动,最早的一批是机器人先驱,第一次付诸人类行动,是上一次EMI回归的日子,距今已经80年了,那时候危月燕还没有出生,诺姆人的一生不足EMI的两岁。
人类出征的那一次诺姆派出了庞大的垦荒团队,工程机械、机器人、部分生活设施还有300诺姆志愿者。在发回来的照片中,首先映入人们视野的是80年前后的工程志愿者,现在不足200人,能够或者再次见到朴托鲁阳光的人,年龄最小的也接近100岁了,最大的已经130岁了.在这个乱了时间概念的地方,虽然仍然照着朴托鲁的日子计算,甚至节日都要根据诺姆的日期来过,可是在那暗无天日的漫长日子里,节日没有了诺姆时节的气氛,只是一种回忆。如今回归,对比前后令人感慨,能够回归再次看到诺姆星球确实令人兴奋,毕竟这里有很多记忆,虽然也只是想象之中。
EMI探险是一项有去无回的旅程,自从公布诺姆即将面临的全球灾难后,EMI旅程已经从探险项目变为了移民工程。乘员也从精英转向了普通民众,危月燕就是在这个转换中进入到乘员训练行列的。来自世界天文中心报道,再有两年诺姆就可以再次看到回归的EMI,EMI的先驱者已经传回了他们在那里工作的成就。
EMI是恩美雅的行星,恩美雅是一颗红矮星,与朴托鲁形成双星运行,但是两颗恒星相距较远,EMI仍有一个稳定的椭圆运行轨道,其中一个焦点是恩美雅,另一个是两颗恒星作用下的虚拟焦点,在恩美雅和朴托鲁之间,就是EMI运行到朴托鲁与恩美雅之间时,EMI会远离恩美雅,而靠近朴托鲁,此时的EMI和诺姆最近,这个最近距离,相隔也超过了5亿公里。
EMI(艾米)星球是诺姆星球优特邦国带头开发的殖民实验基地,经过100多年的开发,已经有几个生活试验基地相互联通了,称之为鼹鼠生活试验区。所谓鼹鼠生活实验区就是地下生活区域,在地下从100米开始分作多层次的通道和专属活动区和起居区。
EMI星球在靠近恩美雅时是一个温度适宜的星球,有液态水。但是在远地点,即使靠近朴托鲁,EMI也是一个冰雪的世界,虽有大气,但是大气稀薄,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少量的甲烷等有机气体。正是由于这少量的有机气体,让诺姆人相信EMI有生物存在。实际情况确实证实了这一猜测,这些微生物共同特点就是有极强的抵御射线的能力。根据EMI在宇宙中的运行特点,微生物大部分生存在地下,有几种特殊生物则会季节性的像苔藓一样在适当的时候伸出地表,这个时候是EMI接近朴托鲁的时间,大约有12年EMI灿烂的时光,朴托鲁温暖的光线能让地表温度最高上升到零上10度,而直接接受光线的地方冰会融化。这些能伸出地表的生物,环绕着EMI赤道周围,有着发达着地下的组织,在遥望朴托鲁时也能展现出外表的多彩多姿。
恩美雅虽然平时看着表面不光鲜,在诺姆星球用肉眼看不到,星球内部热核反应依然在剧烈发生。由于EMI在靠近恩美雅时,只有500多万公里,有害的X射线非常强烈。X射线能够抑制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损伤甚至坏死。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体内都含有Dsup蛋白,能在染色质周围形成云状的特殊结构,这个结构能够阻止羟基自由基靠近DNA。X射线穿过生物体时,能电离细胞内的水分子并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羟基自由基作为一种寿命很短的高活性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活性,几乎能和人体内的所有生物分子发生反应,包括蛋白质和DNA。而羟基自由基也被认为是目前已知的,对生物体毒性和危害最大的自由基。暴露在这种过氧化物中人类肾脏细胞HEK293中的DNA会出现严重的断裂,尾部DNA的破坏高达71%。在诺姆移民EMI过程中,虽然经过了动物实验,有了部分成功经验。但是还没有成功在人体中合成Dsup蛋白,所以还是需要躲避地表有害射线。首先从EMI地面球形堡垒为基础,球形堡垒防护功能很强,是飞船着陆之后变形展开的工作间,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然后,从这里开始向下挖掘、扩充,建设地下生活实验区,逐渐形成多功能的蚁巢般的蜗居。地下容易保温,空气湿润,更能防止宇宙射线伤害。
为了欢迎EMI的回归,这些天关于EMI的消息占据着新闻的头条。而EMI的先驱者也发回了他们改造星球,创造诺姆人第一个星际生活居所的成就。
酒吧大屏幕上展现着EMI的视频影像,这是先驱者们80年的工作成就。曾经一个没有人烟环境恶劣的外星世界,建造了初俱生活条件的世界。
从星球外观上看建造的穴居,地面出现了拱形透明穹顶,这个穹顶是利用EMI星球硅元素掺杂少量其它元素材料烧制的,在制定的六菱形模范中灌入烧融的硅,微量元素可以降低有害射线进入。每个菱形块朝向天空的一面呈圆弧状,其它面是锥形六面体,整体像一个加工后的超大钻石。圆弧形朝向天空,锥形指向洞穴。圆弧面相互粘接,粘接材料采用热缩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