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诺姆风情(1 / 4)

加入书签

在北半球的Ishtar Terra大陆是一片南低北高的地形,尤特邦国位于面海的一大片冲击平原上,哉湾是一个临海的大城市,处在大陆最大河流的三角洲处。沿河往北走地势渐渐升高,逐渐山峦起伏,经过近千公里蜿蜒曲折,豁然开朗,一处碧波万顷的巨大湖面展现在眼前,这座内陆湖南北和东西宽很接近,近乎圆形,据考证,这应该是一次大的天文事件造成的。如今在湖的周围仍然有活火山活动,火山周围漂浮着白色的烟雾。地质学家说,由于那次巨大的天文事件把Ishtar Terra大陆高地炸出了一个深三十万多米的大坑,直接砸穿了地壳,让圆球形的地幔改变了形状,也让周围的地壳隆起形成了绕湖的山峦,山峦层层叠叠,是这次事件巨大的力量让硬质岩石隆起崩塌再隆起,山体斜向直插的岩石说明了力量的指向。而地幔中凹陷的巨大的坑,在诺姆自转的整形过程中慢慢隆起,推挤着坑洞周围的物质向四周移动,也让周围的山不断持续升高的同时也在向外移动。这是在慢慢的释放着那次事件的能量,推挤的做用也造成了地壳深层局部温度的升高而形成了岩浆窝,在地壳运动的压力下和裂缝中释放着热量,一般情况下是从裂缝中飘出的白色气体或者烟尘,只有在地层承受不了压力。或者裂缝释放的压力不足以缓释,让压力逐渐聚集达到岩层崩裂时,会有剧烈地震和火山喷发。

这次事件发生在一亿年前,其能量释放仍在继续。根据地形判断,专家说,这颗天外来物是由南向北倾角45°砸向地面的,造成了北面更高的隆起,在层峦叠嶂的推挤中,形成了北极高原,其海拔比优特邦国高出了3000米,最高处达到了5600米。

这次事件让本来只有500多万平方公里的Ishtar Terra大陆增加了200万平方公里,所增加的面积主要在山外的冲击平原上。

房日狐就在这个巨大湖水的背后高原上躲避了近50年。

在这个环湖的四周,遍布着众多国家,现在统一称作白兰酋联邦共和国。

要去房日狐第二故乡必定先路过白兰酋联邦共和国。白兰酋联邦共和国人宗教意识浓厚,沿湖边可以看到隐藏在山谷中的教堂顶部,不同的是,在南面称作寺庙,是飞檐式屋脊连接成的房顶,长长的带有弧形的飞檐让雨水可以沿着飞檐冲出去,雨下的越大冲出去得越远,不会让雨水落入房檐下的基柱损坏地基,也能减少雨水对墙壁的冲刷。靠近湖北面的则称作教堂,屋顶是陡峭的斜坡加上装饰性的并有避雷作用的明亮的金属尖顶。这样的地方多雪,陡峭的屋顶可以让积雪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斜坡滑落下来,不至于让积雪压塌屋顶。特别是他们那里有取暖设备,在冬天屋里温度高,会让接近屋顶层的雪形成水膜,更利于屋顶积雪滑落。那里的民居也采用这种方式,而且窗户采用推拉式,也是为了防止积雪堵住窗户打不开。在山坳里,时而有积雪把门挡住,先从窗户爬出来,再扫门前雪的情况。而在这些山峦之上形成的高地上,风沙比较大,那里的教堂或者寺庙则是球形屋顶,减少了风沙对房屋的侵蚀。不仅如此,在不同的典型建筑地区,人们的服饰也与这种气候有关,比如他们所戴的帽子就很有特色。在那个多雨的地方,帽子是大檐的,可以遮住肩膀,这样在下雨的时候能够挡雨,而在多雪的北方,帽子是短檐,雪容易积累,大沿承受不住,只要帽檐能够挡住眼前的雪花就可以了。而在那个风沙大的地方,帽子没有檐,甚至直接裹上头巾,这样不容易被强风吹走。

白兰酋联邦共和国是内陆最大的国家,相传白兰酋联邦共和国的人民原来也生活在沿海,也被称作白兰酋部落。但是,早年间部落突然流行一种病,背部的皮肤开始斑驳的变白了,头发也由黑色变得灰黄甚至白黄色,不但如此,嫁到外族的人后代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于是其他部落认为这个部落在妖魔化,把这些变色的人统统当鬼魅对待,只要抓住就会被烧死。于是白兰酋部落以及那些与白兰酋有关的人,便开始沿河向内陆逃走,一直走到一片开阔的湖边,这个湖四周靠山,只有一个山涧是河流的出口向外开放,只要封锁河道,在那时属于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诺姆人总的来说是水人,最怕爬山,可以说,山就是最好的屏障。湖内虽然没有大海丰富的水产,但是也基本上能满足营养需要,再加上白兰酋的人聪明智慧,已经可以把山地的蛋白质(陆地动物)结合到水产里面了。然而这里最缺的是盐,诺姆人诞生于海边,自带疏盐系统,眼泪、汗腺、泌尿都可以排盐。没有了盐甚至比没有了鱼更感到危险,于是早期白兰酋人开始在周边找到一些含盐的土壤,经过水析后可以食用。但是,这种盐总带有一种土味。也许是这种特殊的生活条件,还可能是出于整体部落病变的原因,白兰酋人的长相与原来居住在海边的诺姆人不再一样了。除了逐渐变白和变浅的皮肤和头发外,眼睛的颜色也不再是黑色了,出现了蓝、绿、棕黄色。甚至身体的气味都由于饮食的变化与海边人不一样了。海边的人把这种味称作“山味”,实际上有贬义,就是说他们土。白兰酋人也不示弱,把海边的人的气味说成是“腥味”,就是臭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