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喜欢与爱(1 / 2)
人活一段时间后,便会有喜欢的东西,也会有讨厌的东西。
人们往往会更容易喜欢和自己相似的或者自己向往的却做不到的,例如,若你很喜欢看中外名著,那么你也会欣赏喜欢看中外名著的,若你觉得人应该优雅高洁有深度有修养但是你自己却完全做不到,那么你就会很欣赏做到了这个的人。
喜不喜欢,对彼此而言是客观事实,对自己而言基本上也是客观事实,虽然可以说是主观意愿,但是这个主观意愿你基本上是改变不了的,就比如说,你喜欢吃辣的,讨厌吃甜的,你硬是要改变不能说无法改变,只是这要你付出的代价何其惨重,你自己也懂,所以喜不喜欢是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和意愿为转移的,它只与你的先天遗传因子和后天经历过的那些成长环境有关,而不是你说你喜欢什么你就能喜欢什么,你说你讨厌什么你就能讨厌什么,它跟你的主观意愿半毛线关系都没有。
喜不喜欢是客观事实,而爱不爱看的则是主观意愿,前半句上面一段已解释清楚,咱们来谈后半句,人这一生就是在不断的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认识他人接受他人、认识社会接受社会,终其一生都是在认识这个世界,一个人是有很多面的,不同的面有不同的信仰和处事方式,不同的人格等同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心理学上,把某一人格强行压制其余所有人格并占据了整个大脑内心和身体的使用权的情况归类为人格分裂疾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会造成非常惨重的后果,但我这里所提到的多重人格不是指这个意思,而是指所有人格平等共用一个大脑内心和身体,可以根据外界需要自己随时切换开关的,可以一个扮演正面,一个扮演反面,可以一个问一个答的,可以在内心对话谈谈问题的,如果一个人连善恶的自己都无法接受,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优缺点都不能接受,如果一个人连他这一生里发生过的所有的事情都不想承认、都想忘记掉、都不想记起、都不愿意承认并从这些经历中明白一些道理,如果一个人连他从人生总结出来的最佳的做法的不完美性有一定的缺陷或危害都无法接受,那么他一定活得非常的纠结和痛苦,因为他根本就找不到路走下去,没有那一条是完美的是他能接受的。认识自己讲完了,接下来讲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我以前一直都认为人只需要认识自己和认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够了,不感兴趣的东西完全没必要强迫着自己去接触。后来,起初在车里听广播的时候意识到了名著和动漫能让我体验喜怒哀乐,而社会上发生的那些小事也能让我体验喜怒哀乐,同时还有助于我跟社会接轨;接着意识到了人活着第一视角的局限性,而我们需要去认知这个精彩美妙而又残酷的世界,所以我们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和沟通来获得更多的视角;接着意识到了儒家大神们一出山去辅佐某一君王便能取得天下,智者能左右天下局势,所以单单的做个思想家、科学家和哲学家等非常的不靠谱,纯粹是理论上的东西,完全不够玩,我们还应该做个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学家等,这样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的加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更进一步的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理,知道事物是如何运转的,知道社会和世界是以何种形式发展着的,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也就解释到这里了。当你认识一个东西并接受了那个东西的全部之后,便可以爱了,换句话说,你当你喜欢他的优点,又能对他的缺点不过敏之后,便可以爱了,当然也有这样的人,完全不需要认识和了解,一切他都能接受或甘愿接受,一切他都能负责或甘愿负责,大爱无边,悲悯众生,为了他人,默默地无私奉献,他暗中帮助他们,他不需要他们的认知,他和她幸福的在一起,而他孤单幸福的死去。常常有人说爱耗尽了,事实并不是耗尽了,而是他不愿意再去爱了,瑞特完完全全可以继续爱,那样他便能得到斯嘉丽的爱,不过他自己不愿意再爱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此处还需继续解释)鉴于爱不爱是主观意愿,那么受过伤的人绝不会让自己去爱上一个不愿意爱自己的人也很容易理解。
你愿意爱她,和她愿意爱你,从数学的角度来讲,这两个既不互为充分条件,也不互为必要条件,简单的来说就是,你爱她不能推出她爱你的结论,她爱你不能推出你爱她的结论,因为这本来就是的两件不可以互推的事情,你喜欢他、你欣赏他、你崇拜他、你关心他、你帮助他、你即使为他付出生命,那也只是你的事情,别人应该因此而尊重你,而不是炫耀自己有多棒,成的话自然好,不成的话有义务向你解释清楚一切的误会,但你却不能因为你爱别人你就要别人来爱你,这是不正确的理论,你愿不愿意爱别人那是你的自由,别人愿不愿意爱你那也是别人的自由,这两个虽然不能互推但是还有一定的关系的,由于爱不爱是主观意愿,所以你可以通过忠于他的意志来为其付出来感化他,让他从不愿意爱变成愿意爱,不过个人感觉还是要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符合上面提到的爱的条件好一些。
所以当大家碰到,优点自己喜欢而缺点又能接受的,你又能承担一切的责任和后果的,意思是他对于你而言未知的部分你一定能接受而且能确定未来一定会跟他在一起的,就应该勇敢的表露真心,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