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色即是空(1 / 2)
“哎呀呀,别激动,千万别激动。”
罗信人就是嬉皮笑脸的姿态,那表情看得樊梨花都要揍他了,刚才那些条款她也瞄了几眼,对方已经开出了十分丰厚的条件,那些赔款就算是大唐皇帝见了都会开怀大笑。
然而,罗信却是仍旧不满足,这倒是让樊梨花对罗信的认知改变了一些,认为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
“给罗将军笔。”宗农苏赞一开口,别人就不好多说了。
当罗信从白发老者手里接过笔,正要下手修改议和条款的时候,门外突然传来一个清脆的声音:“等一下!”
一直在门外偷听的卓边无雪终于跑了进来,她冲到罗信面前,瞪着明亮的眼眸。
“哟,无雪小妹妹,一天不见,愈发得漂亮了呢。”罗信还是习惯性地口花花,与之前装扮唐朝来的和尚态度有着天地之差。
卓边无雪怒目瞪着罗信,怒气冲冲地说:“你、你怎么能这样?”
“我、我怎么了?”罗信则是一脸无辜地看卓边无雪。
“我阿爹已经开出那么优厚的条件了,你竟然还不满足,难道你真的要让我们吐蕃百姓过得痛苦不堪吗?”
“呃……这个嘛,其实,这一路走来,我发现你们吐蕃百姓的生活较为艰苦,所以,打算将这赔款白银二十万两改成两万就行了。”
罗信这话一出,周边的人都不由得愣了,卓边无雪则是呆呆地看着罗信,眨巴着那明亮的眼眸,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连向来面色淡然,对待一切事物都是古井无波的宗农苏赞也是眉眼上挑,面色诧然。
而罗信却仿佛没有看到周边人的反应,自顾自地说:“哦,对了,还有这个奴仆五千人。哎呀,你们吐蕃这个地广人稀啊,人口太少啦。我们大唐地大物博,最不缺的就是人了,这五千人远离家乡、到一个陌生环境里生活也是十分可怜的。我佛慈悲啊,这五千奴仆就改成五百头羊吧。”
“还有这个,我们大唐啥没有啊,整这玩意儿去长安做啥,我们还重新建造仓库来堆放,不要不要……”
说着,罗信自顾自地将原先的十七条款项划去八条,剩下九条,其中修改了四条。
不过,罗信又增加了两条。
这两条罗信可不是随便加的,第一条涉及的就是大唐与吐蕃通商。
吐蕃要专门建立一条商道,让商道从边关直通逻些城。双方互通商品往来,三年之内彼此都不收关税。
第二条比较重要,如果不是罗信划去八条,达日赞第一个就不会答应。
但是有罗信划去前面八条在先,让吐蕃减少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当罗信第二条提出要吐蕃划出一片无人区域供大唐将士练兵之所的时候,达日赞则是闷头不语。
罗信将卷轴递给达日赞,笑着对宗农苏赞问:“如何?”
宗农苏赞微微颔首:“好。”
“那就这么定了。”说着,罗信伸了一个懒腰,笑着说,“嘿嘿,我就是一个敲定大纲的人,这项议和协议定下来了,剩下我就摔梆子不管,回去干大事啦。”
宗农苏赞显然很喜欢罗信这样自由放任的状态,宛如天空自由翱翔的雄鹰。
在宗农苏赞的眼里,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干成打事,也只有他才能真正地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明明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罗信却能够将其变得简单明了。而一些再小不过的事情,罗信却会将其放大,从中讲一番大道理。
宗农苏赞看向罗信,他突然有所明悟。
这时候,宗农苏赞突然开口问罗信:“罗将军,你之前读过经书么?”
“经书?”罗信摩挲着下巴,他想了想,突然说,“呃,说起来心经倒是会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经由玄奘大师翻译之后,一直流传到现代。网络上有很多女性饰品都跟《心经》有关,罗信以前追求的那校花手腕上偶尔会戴一个银镯子,银镯子上就镌刻着玄奘大师翻译的《心经》。
罗信曾经为了讨校花芳心,就将《心经》背了一遍。
玄奘法师在翻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时候用的很多词汇都是道家的,当然也不仅仅只是玄奘法师,很多翻译佛家著作的高僧都这么做,目的是为了融合本土特色,同时翻译本身就讲究“信”、“达”、“雅”,道教的文字优美、涵义深刻,因此罗信在背诵这个《心经》的时候也曾想过,其实很多佛教的高僧,应该对道教的著作都非常了解,也很清楚道教的教义。
所以也可以说,到了中国的“佛经”已经去除“印度化”,变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典籍。
再加上《心经》朗朗上口,罗信读了几遍之后就背下来了。
宗农苏赞笑着问:“可是大月氏高僧‘支谦’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哎,还有别的高僧翻译过《心经》么?”罗信抓了抓头,笑着说,“我会的这段是玄奘法师翻译的。”
一听到“玄奘法师”的名号,樊梨花的目光连续闪烁,显然她对玄奘法师十分在意。
说着,罗信就将《心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