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学终章选调上岸(1 / 2)

加入书签

送走了来帝都出差探亲的易倩父亲,也完成了挂职回来后,向李司长和方校长两位师长领导的报到和汇报。薛明算是真正安顿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平静而专注,薛明一方面全力备战着即将到来的中央选调生考试,另一方面也带着丝丝缅怀的心情,默默地向这一世短暂的大学生涯告别,如同告别青春。

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薛明的故事在学校里已经成为了流传着的传奇。

他在校团委任职,主导了轰轰烈烈的大国崛起系列的主题宣传活动。帝都高校圈内,师生神往,挥斥方遒,激荡起澎湃声浪,引得诸天神佛纷纷侧目。

他在方校长的国家级实验室工作,科研之道专业性强,本来属于酒香也怕巷子深,并非合适的公众传播谈资。

但在即将结项的,国产化操作系统科研项目中,薛明已赫然位列研发负责人的行列。技术之理想之追求,也已堪称小有成就。

更遑论不足为外人道的,立足技术,切入商业的辉煌战果,也为薛明带来了极为不菲的经济回报和资本积累。

最后则是外人看似无意之举,其中却大有玄机的,两次进入部委直属事业单位任职的安排。校内学子稚嫩目光之下,可能将其一律都做简单化理解,看做是乌黑程度不同的乌纱帽。

但熟悉官场规则之人,如果又得知了薛明的故事,就会感慨于薛明从政之路的幕后操盘手的设计之精妙。

须知无论什么层级的选调生,按人事组织工作的规则,都要有一两年不等的基层工作经历。对部委的高度而言,何为基层?自然是不含副省级机关层级的以下各级单位。

薛明已经默默走完了对中央选调生而言,未来工作中可能是最难熬的一段时光。他的人事档案可称之为扎实,从排序和卡位的潜规则来讲,也已经走到了前面。

当然目前这一切都还是借力于他人之手,受惠于李司长提携之恩。

而正因为如此,李司长才会在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对薛明是否已经乱花渐欲迷人眼,未来不复同路人,进行了隐秘的试探,可见其慎重。

薛明有着清醒的头脑,也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一路走来,他已经来到了正式入局的临界点。临门一脚,薛明自然不会松懈。

这段宁静而幸福的日子里,易倩也一直在薛明身边陪伴。

她原本是比薛明高两个年级的学姐,今年就要毕业了。而薛明又阴差阳错地提前两年毕业,两人就这么凑到了一起,缘分就是这么妙不可言。

易倩的家庭,父亲走仕途,母亲走高教。原生家庭的幸福对她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今与薛明,从不期而遇到相识相知,也仿佛冥冥注定中的一种缘。

如今薛明稳步走向了仕途,易倩就甜蜜而安心地选择了继续读书,也许硕士,也许博士,她会在某个时间点转身成为高教老师。

两人相处的这段时光,易倩也慢慢懂了很多。中央选调生考试这种显赫名头,不再会让她发怵。

从她父亲临行前的鼓励与期许中,从她与薛明的对谈,对官道理解的不断深入中,她明白了薛明与上面领导有如此的羁绊和信任关系,它们培养起来是何等不易。

与之相比,小小的选调生考试其实只是那一层吹之即破的窗户纸,是按人事组织要求,薛明正式获取身份认可和行政级别的必要流程。对此易倩没有了任何担心。

两人之间唯一的不确定,或者说小小的担心,就是薛明选调入仕后,会有如何的职位安排。前路漫漫,修行不易,其实要担心的事情还有很多,但两人想不了那么远,就只能专注于眼前。

薛明知道,李司长不是那种躺在父辈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二代,相反他有着远大的目标和很强的忧患意识。

犹记得那年寒假春节前领导的召见,李司长第一次提出对薛明的挑战和考验时,除了有抛出橄榄枝,收服一员未来之良将的意思外,还特意给这份挑战和考验添加了一个时限。

薛明记得很清楚,当时说的,“两年毕业,来我身边”,的话语。

李司长不是无心之语,从他在薛明挂职结束前的密谈试探时,透露的对自己身居九重天高位,而无主政地方建立根基的慨叹,可以看出这一切。

看来当时提及的两年,就是李司长从政生涯转向的重要节点。从中央到地方,潜龙即将入渊,薛明是否能赶得上一起走上,这条道路艰险,但也注定波澜壮阔的同行之路呢?

薛明从那时就已经明白,自己的青云之路从那时就已经开始。但一旦踏上了这条修行之路,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信任关系是否经得起检验,治政能力的积累是否足够深厚,决定了他是否有朝一日能在这条大船上,从水手成长成大副。

须知水手是可以不断招募替换的,而大副几乎都会成为新的船长。

薛明重生后的这段经历,不断突破自身,积累资本。眼前的中央选调生考试结果,就成为了检验这段时间成绩的机会。

薛明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拉近自己与伯乐之间的差距。官梯十数阶,每一阶行政级别的差距,都意味着可能长达数年的蹉跎等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