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意料外的挂职任命(1 / 2)

加入书签

此次南下参会之行,薛明收获颇丰。

在返京前,他和无疆科技公司创始人汪教授一起敲定了共同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的具体协议细则。薛明以自有资金出资,加上提供顾问决策相关咨询服务的条件,拿下了45%的份额。

而且在薛明身上若隐若现的官方背景加持下,BYD和深南时代这两家电池技术和能源设备制造领域的明日之星,也主动接受了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入股计划。在两家公司的后续发展成果,薛明也可以作为早期参与者,获得丰厚的回报。

最后,李司长和易倩父亲这两个全场最关注薛明的政坛长辈,也分别约了薛明长谈。

易倩父亲名叫易行天。

薛明跟易倩父亲见面时,心中难免总有些准女婿见家长的忐忑和赧然。

但因为薛明刚出现在易倩父亲面前时,表现得过于出众,也过于沉稳老练,这次会面时薛明符合年轻人特质的表现,反而消弭了易倩父亲心中的距离感。

薛明与易行天的会面在温馨祥和的氛围中落幕,越到后来,易行天就越增添了对薛明的好感。

毕竟任谁都能看出来薛明身上的潜力。而薛明跟自己女儿之间的那些事情,好像也不那么让老父亲心中莫名膈应了。情绪褪去,自然就只剩了欣赏和鼓励。

与李司长这边的会面则简短很多,但份量十足。

李司长在调研组的工作还需要几天收尾,临时抽出时间跟薛明的见面,除了叙旧以外,也有隐隐约约暗示了一丝酬功的意思。

这次薛明的发言,更多的是顺水推舟,锦上添花。李司长想要的效果,更多地靠自己的谋划和引导,舆论之声本来都已记录在调研组的内容中。

但如果你真的遇到一个总能与你心有灵犀的下属晚辈,恐怕你也不禁会心生亲近和欣赏之意。

对李司长来说,可能就是量变引发了质变。这份亲近和欣赏拔高到了提携的层面。

果然薛明回到帝都不久,很快就收到一份新的聘书和党组织关系调动函。

聘书上写道,

“兹聘任薛明为国家投资项目评估中心专家,拟入职专家办。”

落款是改革委人事司。

犹记得薛明之前的入党接收单位,还是隶属于工信部的软件产业安全理事会。李司长与方校长共同作为薛明的入党介绍人。

彼时李司长还需要借由方校长作为纽带与薛明联系起来。如今李司长升迁改革委,带走了薛明,这就多了一层更明确的含义。

变动还没结束,已经投入到方校长领军的国产化操作系统科研项目的薛明,又收到了李司长办公室的来电。

一番交谈后,薛明才终于明白了李司长的计划全貌。

调整一个名义上的入党培养单位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而这次南下之行,薛明展现出来的商业成就,让李司长看到了他出众的宏观视野和优秀的执行力。李司长这一次想真正地炼一炼这口好钢。

李司长问了薛明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征求他的意见。

“挂职任命?”,薛明心中先是一惊,转而心中就生出了跃跃欲试的激动和惊喜。

这不会是薛明真正走上从政道路的方式,他与李司长已经共同约定了来年的中央选调生考试。

李司长虽有锻炼考察之意,但薛明丝毫没有畏战之心。相反对比于重生前委身机关的郁郁不得志,薛明大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情。

“首长,不管挂职去哪里,薛明在此敢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

李司长听到薛明的回答难得一见地带着斗鸡似的热血上头,笑了笑,说道,

“哪有什么任务啊?如果说真有任务,希望你切身感受下从政之路的艰辛,不要眼高手低。这次挂职肯定是去基层,没有天高海阔,只有厚土载物。风霜刀剑严相逼,要稳住阵脚,善于斗争。”

薛明明白了李司长的意思。论搞理论研究和商业资源整合,薛明已经很老练了。

但从政不比其他,更多是与人的斗争和合作。锻造钢铁,自然不能在身上留有致命破绽。一丝细缝或孔洞都可能会在高压下导致全盘溃败。

想明白这一点的薛明,也收起来轻狂的书生气,恭谨地问道,

“领导,我明白了。挂职是去哪里,能不能透露下,我也好提前做做准备。”

李司长说道,

“没有明确的地方,西南、西北和东北,这几个地方你有什么想法吗?改革委下派挂职,肯定都能安置的下。”

球又回到了薛明这一边。薛明仔细地想了想这个问题。

这次挂职的目的原本简单,将薛明放入基层的大熔炉,考察课题是薛明的应变能力和政治手段。这几个地方范围如此之广,去哪里,它们相互之间大概并无区别。

但薛明是有着实干兴邦的美好理想的,前世困顿无法入局施展抱负,如今有此良机,他很想有一番作为,做一些利国利民的事情。毕竟雁过留痕,人过留名。

此时全国地图如同呈现在薛明眼前,利用重生者的眼界优势,薛明最终将目光放在了一个西北大省,甘州。此地是我国稀土储量最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