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欲其灭亡使其疯狂-上(1 / 2)
虽然薛明通过明察暗访和当面试探,已经清楚校团委宣传部工作风气和团队士气上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
但他暂时并不准备深究。
一方面很多事情虽然影响恶劣,但属于历史烂账,而薛明并不是专职纪检监察工作的干部。
如果丢下眼前的本职工作不管,只顾惩前毖后,这样会丧失扭转乱象、开创全新工作局面的时间和机会。
这样也是一种变相的不作为,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另一方面,事情都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时移境迁,如今方晓健部长已经是硕士毕业在即。
只要他不留校读博或任教,那唯一的结果就是就业离开学校,这样他最终就会离岗。
大部分干部在坚守岗位的最后一段时间里,都会选择平稳过渡。
毕竟商人都知道不赚最后一颗铜板的道理,讲政治的干部更应懂得如何兼顾利益和口碑。
因此,薛明总体上还是对跟方晓健部长的工作配合抱有一些乐观的期望。
面谈时对于校刊改革的提议,方晓健部长没有表态支持,薛明也认为对方是在做老成持重之言。
校刊改革工作的开展,确实如方晓健所说,需要解决一个先决问题。
就是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文化主题,可以切入到全校学生的心眼脑,引发最广泛的情绪共鸣。
需知薛明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典型的理工科学校。
虽然冠以综合性大学之名,但人文社科类的专业素养和校园关注度目前还是乏善可陈。
更遑论与清北两所高校在此道上一争高下。
同属帝都,清北学子对政治的敏感度和对文化的参与热情一直是独领风骚。
而薛明也不是打无准备之仗的无能之将。
正式提出校刊改革、重振青年文化建设的工作建议之前,已有成竹之点墨在胸。
并且隐约感觉在自己的后世记忆中就存有答案。
因地制宜,薛明将选题目标锁定在了科技、历史、家国情怀的交叉领域。
方向是明确的,相信也适合在本校的理工氛围下孕育产生。
只是薛明暂时还未找到这个爆点,也还没抓住脑海记忆中那个半遮半掩的影子。
虽然苦恼,但工作还得继续推进。
从目前情况看,校刊中的校园互助板块,确实可称之为宣传部主导的最大政绩。
学生的需求发布、资源对接和交易达成,整个就如同一个热闹的庙会,买卖双方都喜气洋洋。
商业交易的市侩底色,也在校园这个单纯的环境下,在校刊的官方组织者背景下,被隐隐赋予了一层公益属性的暗示。
确实大部分学生们满意度很好,但越来越多不满意的“杂音”也在涌现。
利益之争总会走向明面上的对峙冲突。
这一天,周正龙副书记来到宣传部办公室布置宣传任务。
传达上级指示,在帝都高校中校团委作为责任主体,组织主办“改革开放看世界,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的专题活动,为期三个月。
薛明顿时心中一阵激灵,感觉这段时间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可能有了答案。
方晓健部长不在,薛明接下任务后,在主动起身送周书记回去的路上,趁机请教了下领导对工作思路有没有什么指导。
周书记有心示好,就笑着说道,
“薛部长,这是一次很好的出成绩出亮点,打响咱们宣传工作名声的机会。教育部和市团委的主管领导会重点关注和评选这次专题活动中的代表性成果,所在院校的组织承办方也会相应受到嘉奖。这可是省级奖项,对今后个人发展有很大帮助。”
薛明赶紧接话,说道,
“周书记,感谢您的提点,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感觉责任重大。我在这表态,宣传部一定同心协力,争取为母校争光,为咱们团委争光。”
紧接着,薛明问出了心中所想,
“周书记,主题是改革开放看世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咱们的视野就要扩宽一些。可是对咱们学生群体来说,还难以形成对改革开放大业的宏观了解,前沿科技的最近进展可能也了解有限。您看,我们能不能从历史视角来切入,观察分析各时期全球主要大国的崛起之路,科技从中起到什么关键性作用?领袖就提到过,改革开放很长一段时期要摸着石头过河,我想咱们从历史视角出发,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种实践。”
周书记心中也泛起了轩然大波。
本来他也认为这个宏观课题对学生群体来讲,太过形而上学,难以掌控。
但一旦如薛明所讲,引入历史的视角来梳理串联,就大大增强了可实践性。
毕竟改革开放后信息互通增强,学生完全可以按照学习的思路,查阅资料、按图索骥,再提炼总结、形成成果。
取人之所长,为国家复兴引路,这分明就是一团磅礴气象,要升腾而起。
这时薛明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说到后来,声音也有了点颤抖。
他在心中默默念到,“大国崛起”,这就是后世轰动一时的央视专题栏目,大国崛起。
在这之后,周书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