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阳春三月,旱灾已现(1 / 2)

加入书签

王一心自己现在脑瓜子都还有点懵。

“为御书金匾揭幕!”

随着太监的又一声高呼,随性而来的人点燃就一封爆竹。

解开了匾额上的红布。

上书能臣干吏四个字!

“恭喜恭喜,恭喜王大人升迁!”

“王大人,恭喜你升官了,你这一走,俺还有点舍不得你呢。”

“是啊,王大人,俺家里还养了两只鸡,俺宰一只给你炖汤。”

“王大人,你走了还会回来看我们吗?”

“是啊,王大人,你还会回来吗?”

百姓们一人一句吉祥话,场面喜气洋洋。

一旁的西厂的人见状,又看了看王一心身上官服都是补丁,也大概确定王一心确实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吧。

“刘大人,往后您就是首辅门生了,恭喜恭喜。”西厂的人也送上了恭贺。

顺便把赏赐拿来了。

托盘上摆着整整齐齐的黄金白银。

还有巡抚的官服以及巡抚大印。

王一心哪里见过这么多钱,更感身上责任重大了。

怕干不好,愧对陛下信任。

身后的衙役接过了这些托盘。

王一心则是拿了一些金元宝,塞到这个传旨太监手里。

“上差从京城来此辛苦了,这些钱就拿去喝点酒吧。”王一心虽然清贫,但不代表不会做人。

传旨太监把这些金元宝往袖子里一抖,笑呵呵的拱手道,“王大人真是客气了,王大人升任巡抚,封疆大吏,代天子司牧一省之地,才是辛苦,在下圣旨已传,就回京复命了,告辞了。”

“上差慢走。”王一心笑着拱了拱手。

“王大人留步,不必送了。”传旨太监也是笑呵呵的。

传旨的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王大人,这巡抚是个什么官儿啊?知州大人还大吗?”一旁的衙役秉承着不懂就问的原则道。

王一心叹了口气,“知州只是正四品而已,这巡抚可是正二品啊,今年天下大改,我也早收到了内阁旨意。

天下化五大战区,整合为五个省,这可是封疆大吏啊,省内文臣巡抚最大,有摄政之权,权利很大啊。”

“太好了,大人,这么大的官儿,那您是不是可以把那些欺负咱们的官儿都处理了?尤其是知府大人!大贪官!”一旁的衙役一听这话,当即惊喜道。

王一心再叹,“权利是公器,不能私用,权力越大,肩上的责任也就越大,陛下命我代天巡狩,抚慰万民。

巡抚的责任就是整饬吏治,收拾收拾吧,咱们要代天巡狩,清查贪官,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为民伸冤,代天子安抚百姓,就要做出点成绩来,方不负陛下与朝廷的厚望,我也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青州知县升任巡抚,可惊动了周围不少的官员。

他们更是快马赶往青州,和王一心打好招呼。

小小知县无人问,一朝巡抚天下知。

王一心就从青州开始,整饬吏治,原班衙役都带上了。

那奏折更是恨不得一天三封的呈报内阁。

反正自王一心上任,中省官员怕是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但中省还好,西省就惨了。

包拯铁面无私,升任西省巡抚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饬吏治,为民伸冤。

不知道抄了多少世家,抓了多少人。

从被朝廷大军所过之地开始清查。

就是西部战区元帅在前面带兵打战,西省巡抚带着人跟在后面整饬吏治。

至于反抗,那是不可能的。

刚被朝廷大军揍过一遍,可不想再来一回了。

其余三省巡抚,都从御史台里面选人。

但他们估计做不了多久,因为朝廷虽然任命他们为巡抚,但这也只是暂时之策。

专门挑御史台里那种不怕死的,敢于直谏的老顽固。

去好好收拾这些地方官员。

朝廷圣旨昭告天下,五大战区元帅暂时兼任总督,辖制当地一切兵马大权。

朝廷文武齐下,武将在前面打架,文臣在后面安民。

百姓的反抗倒是小了不少。

对于朝廷来说,算是不错的开始。

时间晃一晃,就是一个多月过去。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阳春三月,就已经热的跟个狗似的了。

这大太阳的,不是一般的热。

这段时间也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后宫倒是出了大事,那就是长孙紫烟怀上了李晋的孩子,有一个月了。

还有就是新兵训练营了,这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过去了一半,人足足走了五万多。

都是因为坚持不下去而退出了。

这些人回家,基本上都被父慈子孝了一顿,甚至有的直接被家里人断绝关系了。

他喵的,让你们去当兵,是要你们上战场保家卫国,封妻荫子。

可你们连新兵训练都撑不过去。

别人怎么撑过去了?

同样是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

李晋这段日子倒是没有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