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走向正轨(2 / 3)

加入书签

火速来到办公室,向总机要了医院的电话。

很幸运,陈茹逸刚好下了手术台,她声音很疲惫,应该是累坏了。

“你好,凌营长,我刚刚做完手术,正准备去洗漱休息,你有什么事吗?”

“陈医生,不好意思,打扰你休息了,就问一个小问题,你表妹跟她哥回老家了吗?”

“表妹?哦,她没回家,但不在我这里,听说是到一家报馆当记者去了,她没有联系我。”

“好,我知道了,不打扰你了,去休息吧。”

“好,顺便告诉你一声,我表妹叫贺山红,前天的《潇湘晚报》还登载了她的一篇文章,你去找找看。”

“我刚看了,就是觉得她描写的表姐很像你,才来向你求证的。”

“哈哈哈,她从小就这样,年前才从日本回来,脾气倔得很,我姨父头疼得要命……”

这话一说出来,凌云已经知道贺山红就是杜娟了,看来她还真的认识陈茹逸,是组织派过来打入华安团的人。

她应该与陈茹逸有联系,不然也不会跟凌云说那些话,看来,湘北地下党已经开始注意到他了。

“你快去休息吧,别忘了元旦的约定哦。”知道了杜娟的身份,凌云轻松起来。

“嗯,放心,元旦晚上,不见不散。”

挂断了电话,凌云马上又来到饭堂,赵毅已经将笔记本和铅笔分发完成,五百多人按营分坐,每个营的前面立着一块自制的黑板。

黑板前面站着一名日语老师,而杜娟则站在三个营中间的饭桌上,正在讲解日文的变迁历史。

其实,在公元3世纪以前,日本只有语言,而没有可以用来记录话语和事件的文字,所有的事情都靠口口相传。

一开始,因为处于新石器时代和奴隶社会早期,社会规模较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并不密切,没有文字并没有给日本人带来很大的不便。

但到了奴隶社会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变得越来越多起来了。

很多事情,单靠语言,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人们迫切需要文字的诞生。

但要想创造出系统性的文字,也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日本人想了很久。也没有创造出让他们自己满意的文字。

直到公元3世纪的某天,拯救日本人的“救世主”来了,百济的和尚把我们华夏的汉字带入到了日本。(关于这一点,在日本史书史书《古事记》和《日本书记》中有记载)

反正自己想也想不出,看到华夏文字后,日本人果断选择了自我创造文字,直接去借用中国文字来书写。

后来经漫长的时间,他们借用了汉字草书的灵感,慢慢简化了汉字,再加上当时各地方言发音不同以及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色,才有了如今的日文读音和写法。

到1935年年底,日文里的汉字含量还很高,但读音不同于汉字,有些字的意思正好与汉字是相反的。

了解了日文的发展历史,杜娟才开始从最简单的发音教起,三名老师配合着她的讲解,在黑板上写出来。

然后才是学员们记到笔记本上,再一起跟着杜娟读几遍,加深印象和记忆。

第一堂课开展得很缓慢,但还是能紧跟着学下来。

刘右平很苦恼,他本来就不认识多少汉字,现在又要学日文,从他紧皱的眉头就能看出来,他已经快失去耐心了。

四十分钟很快过去,凌云叫停了杜娟,让大家休息十五分钟,解决个人问题。

他把正在爆发边缘的刘右平叫到二楼,轻声说道:“别那么大压力,没人来挑战你的位置,我之所以安排大家学日文,就是为了以后跟他们干仗的时候多一点胜算,如果你实在学不会,也可以不用去的,后勤也需要人管。”

刘右平怒目圆睁,气鼓鼓说道:“跟他们干仗就干仗,学这叽里呱啦的鸟语有啥用?难道你想用嘴说死他们?”

凌云也不生气,笑着说道:“还真有这打算,你想啊,我们全都会说日语,如果穿一身日军军装,去到他们的后方,运气好的话遇到他们的炮兵,然后我们把前线日军的位置标明,说是我军位置……”

凌云说到这里,刘右平已经双眼放光,对啊,这还真的是用嘴把敌人给说死了,看来这学会日文还是很有用的嘛。

“当然,你实在学不会也没关系,后勤是真的需要一个能扛事的人来打理,你就很合适,不过,上战场的机会会少许多……”

“去他娘的后勤,刘家就没有孬种,不就几个鬼画符吗?老子还就不信了,会啃不下来,你等着,我要是学不会,自己滚蛋,不会给你添麻烦。”

“额……我没有怪你……”

“别说了,时间到了,下去上课,长官,你可别落在我后面了。”

就是刘右平第一次叫凌云长官,很好,有改变就好,我还就不信你这大块头真有那么死心眼。

终于进入正轨了,凌云看着讲课负责的老师和学习认真的学生,松了口气。

当天下午下课时,凌云还特意交待过,不明白的地方就去问老师,到时候考核不及格,有你们好看的。

晚上没有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