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李文忠的选择(1 / 2)
“常将军,我敬你一杯。”刘裕端起面前的美酒,一饮而尽,看向远处山下的美景,只见不远处灯火通明,如同火圈一般,形成了些圆环,在山上一览无余。
常遇春也是抬眼望去,只见山下营寨,却无比清晰,常遇春非常熟悉,这正是自己的明军大营。
“宋王,你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吧,不要在这里弯弯绕绕了,一会喝多了,你在想说什么可就晚了。”
就在常遇春跟刘裕饮酒闲谈之时,一个陌生的人影,穿梭在明军大营之中,身旁正是一代大儒宋濂,两人在沈田子的带领下,直接进入帐中。
李文忠抬头看见来人,有些恼怒,这守卫大帐的战士,可是自己的家丁,竟然如此轻易的将对方放了进来。
等李文忠看清身后之人时,愣在了原地,随后身上冒出一身冷汗。
绕开三人,走到帐外,与帐外亲卫耳语几句,顿时封锁了大帐。
等收拾好一切的李文忠回来,坐在位置上,看着三人,脸色古怪,这三人是怎么坐到一块去的。
“见过将军,我奉陛下之令,前来此处,送将军一份前程。”
房玄龄看着三人奇怪的举动,心中顿时了然了,上前说道。
李文忠虽然被三人的组合小小地震惊了一下,但还是迅速的平静了下来,平静地询问道:“是何前程?”
房玄龄听到李文忠的询问,心头一喜,没有拒绝,在某些时刻,便是已经接受了提议,剩下的就是看筹码是否能打动眼前之人了。
而李文忠看着宋濂,心中也是好奇难忍,他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条件,能让房玄龄劝动宋濂这位大佬。
宋濂少为神童,长大后博览群书,文采显赫,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章溢、刘基、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其为太史公、宋龙门。
曾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
后因胡惟庸之事,发配边境,病死途中。
李文忠实在是想不通,唐国能用什么条件打动宋濂,让宋濂孤身前往,前来劝降自己。
如果是为了功名利禄,宋濂只需要端坐汉朝朝堂,等待最后的胜利者决出,顺势而为,便能名利双收。
眼下趟了这趟浑水,如果李唐没能幸存到最后,无论宋濂出仕哪朝,都不会再受到皇帝的信任,只能被束之高阁。
“李将军如果能劝降常将军,顺势应变,助我大唐,历史上有的,我大唐还会更加丰厚,将来仍不失封王之位。”
李文忠听到房玄龄的条件,摇了摇头,让房玄龄不禁苦恼起来,保留现任官职,加封爵位,一个王爵的可能,还不能打动他吗?
“不知李世民为景濂先生开出了什么价码?可否让我参考一下?”
李文忠迎着宋濂的目光,向着身旁的房玄龄询问道。
房玄龄听到李文忠的请求,愣了一下,随后看了看宋濂,宋濂轻颌,房玄龄便知晓了宋濂的想法。
于是,开口说道:“当初将军与景濂先生出使唐国,我便与景濂先生有了交往,与将军有了一面之缘。唐国与景濂先生约定的条件是,劝降明皇旧臣,帮助我们倒戈一击,击溃汉朝,与之相应,我们应在功成之后,为明皇皇子朱棣封王,设立封国,准许其为唐朝的诸侯国。”
听到房玄龄说出与宋濂等人作出的交易,李文忠嘴唇有些颤抖,当初明皇朱元璋,一时不查,致使被孙权、刘彻、刘裕三方势力相夹击,致使国破身亡。
但是皇子朱棣,却下落不明,刘彻当初封锁城门,以求找到朱棣,但最终却一无所获。
当时城中有流言,朱棣被朱元璋的近臣带往海外,途中死于海难。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刚开始刘彻确实十分重视朱棣,但随着实力的膨胀,加上国事繁忙,逐渐将此事忘于脑后。
李文忠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听到朱棣的消息,不禁有些动容,来到宋濂面前,询问道:“这些日子皇子究竟在哪里?当时各种谣言漫天,我还以为朱棣也随舅舅去了。”
宋濂被李文忠捏得生疼,抽了几次手,都没能抽出来,忍着疼痛说道:“当初陛下修建凤阳宫室,故意留下一密道,就怕再次发生建文之事,没想到凤阳宫室刚刚建成,就用到了此密道。”
“活着就好,活着就好,皇子身在何方,我需要去拜见一下。”
李文忠后退两步,宋濂如释重负,揉了揉自己被李文忠捏住的地方,肩膀上应该没有被这个武夫捏青吧。
“皇子此时不方便露面,等时机成熟再说。现在皇子跟刘基在一起,身边很安全。”
宋濂说着,便从宽大的衣袖中拿出了一块木头做的小剑,交给了李文忠。
李忠文看到的第一眼,便知道这是自己送于朱棣的,竟然被泪水打湿了眼眶。
“好,你们打算怎么做?我加入。”
李文忠宽阔的手掌摩擦着信物,突然下定了决心,对着三人说道。
房玄龄与沈田子相视一眼,此事成了。
李文忠历史上乃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后又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