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北伐?南征?(1 / 2)

加入书签

“依尔等之间,我们下一步应该如何做?”

李煜看着面前的舆图,感觉兵力有些捉襟见肘,整合了北方再加上南方的蜀地,足以从两面将宋朝团团围住。

只需要集合兵力,从襄阳、益州和徐州三路齐攻,便可以将南宋拿下。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副本的主要敌人是蒙古帝国,如果分出大量的士卒北上扫荡,那南下的机会便放弃了。

北上、南下,都可以作为大周的战略,李煜等人来到了当初隋文帝面临的选择,最终隋文帝选择的是平定南陈,派遣长孙晟出使突厥,企图从外交上来分裂突厥,靠着隋帝国的国力,突厥被分成东西两方,再也不能对隋朝造成威胁。

“臣以为应当先行北上,如今忽必烈新败,退缩草原之上,又加上窝阔台死而复生,草原上的蒙古人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这个时候北上真是天赐良机。

等扫除漠北势力,再来解决南宋也不迟啊。

依臣之见,南宋防守有余,进取不足,只需要派遣少数士卒,驻扎于长江沿岸,守好关隘,便可以抵挡住南宋。

再以元朝海军为骨架,训练水军将士,长江天堑也将变为通途。”

作为中书左丞的耶律楚材起身,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对着端坐在龙椅之上的三人说道。

李煜等人自从采用元大都作为都城,便将宫殿之内的龙椅增设两个,共三把。

三人以年龄大小排列顺序,以免伤了和气,这就让殿内众人总感觉有些奇怪。

从未见过一个帝国竟然能有三位皇帝,如果李煜知道,也只会笑笑,那是他们不知道千里之外欧洲的历史,罗马帝国可以有四位君主,那我大周为什么不能有三位。

“耶律出差所言甚是,北方的蒙古人才是我们的敌人,而南方孱弱的宋朝,只能当做一时之痒罢了。

我复议耶律楚材的建议。”

刘彻听完耶律楚材的讲述,顿时有了一种志同道合的感觉,这个提议三人之前就已经有过商讨,究竟是先攻略谁,让三人有些争议。

刘彻认为先扫平蒙古,再讨论其他,毕竟这是他们这一次副本的主题。

而且蒙古的实力更强,一旦北方的草原之上再度整合,三人就不好下手了,正好趁着蒙古分裂,先行下手,将蒙古帝国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嬴政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统一华夏,再行北伐,认为以周朝底蕴难以支撑起北伐的大业,各地防御荒芜,一旦在草原上打不出战果,只怕周朝便会瞬间分崩离析。

南宋虽然武力废弛,但是财富确是独步天下,要是攻灭南宋得其财富,再配上南宋的人口,正好可以弥合周朝境内民族问题过多的情况。

还可以训练甲士,填补各地缺失的防御体系。

双方各执一词,毫不避让,使得商讨变成了一场论战,唇枪舌剑,谁也不服谁。

李煜看着两人,本想劝和,没想到竟然被逼着站队,李煜深知,在这种情况,无论站谁都会得罪另一方,不利于三人的合作。

便说道:明日朝会上讨论此事,来比支持者的数量,决出最终的战略。

虽然有些儿戏,李煜却觉得也不错,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都各有好处,本无对错之分。

这便有了今日之事。

述律洪看着耶律楚材退回了座位,也起身说道。

“依臣之间,应当先攻灭南宋......”

述律洪所言与嬴政类似,都认为周朝的底蕴太浅薄,虽然覆灭了元朝,获得了一些甲胄、粮草,但是也接管了大量的色目人、蒙古人、女真人和契丹人。

这些民族之间本身有着血海深仇,北方汉人却不能在四族之间占据主导,更不用说还有高丽人、渤海人等等。

而这些周朝的缺陷,宋朝都能给补上。

宋朝的文士,也可到北方为官,正好帮几人平衡一下实力,不能使一家独大。

最终,支持北伐的人数压倒了支持南征的人数。

“好,接下来的国策便是北伐,正当是扫清漠北,令华夏再度一统。”

刘彻自然是十分高兴,自己的策略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嬴政仍像往常一般,面无表情,从表情上也看不出半点情绪,不知他心中想着什么,但是愿赌服输,嬴政也没有任何反对。

“我军可兵分三路,彼此联系,不可贪功冒进。

一路从扫平漠南,一路从山海关进入,扫平东道诸王之地。

两方完成任务后,应当合兵一处,之敌哈拉和林。

而刘裕则带领大军,端坐陇西之地,看住窝阔台汗国和察合台汗国。

最后与东路的两军联合起来,将蒙古歼灭在包围圈中。”

刘彻说出自己早已想好的方略,对着殿内众人侃侃而谈,边说边对应着舆图,让众人看得清楚明白些。

“陛下这般太过冒进了,很容易折戟沉沙。”

刚刚还在支持刘彻的耶律楚材再度出山,将刘彻打断,指着刘彻的舆图说道。

“陛下,这般兵力分散,很容易被敌人分兵击破。

眼下周国之内,兵力不多,精锐便是三位陛下带来的亲卫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