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北魏陷落,并州归于一(1 / 2)

加入书签

“陛下,大捷啊。”

高熲奔入殿中,脸上带着喜悦,这位沉稳无比的宰相,此时,这副模样,确实很让李煜好奇。

毕竟,高熲如此激动,可是不多见。

“有何事?”

李煜看着气喘吁吁的高熲,让高力士为高熲奉茶,又命鱼朝恩为高熲取来座位。

高熲与李煜君臣多年,早已知道李煜的秉性,也没谦让,自顾自的坐了下来。

等气捋顺了,高熲开始说道:“陛下,大捷啊。赵郡李氏于并州突袭,配合正面战场的吴广,双方大战于野外,吴广采取人海战术,将北魏拓跋宏势力,淹没在了洪流里,此次并州之战,一名外族将领,表现也可圈可点。”

李煜点点头,吴广也算是历史上出名的人物了,在领主世界之中,吴广的特性,又被发挥到了极致,除了一些特殊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外,能比得上吴广煽动能力的将领寥寥无几。

在高熲的介绍下,李煜也明白了吴广是怎么打赢的。

吴广所在的左军都督府,虽然也没有什么名震一时的人物。

反而大多数,都是历史某个桥段中的背景板。

但是在并州之战中,却打出了不一样的威风。

吴广强大的煽动能力,使得北魏治下百姓皆反。

一时间,北魏治下起义军风起云涌,那副场面,仿佛来到了王朝末年,诸侯并起,天下群逐,想问问鼎之轻重。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与北魏的统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北魏乃是鲜卑政权,在这个政权之中,鲜卑人占据着统治者的角色,他们模仿汉人地主,圈地牧马,使得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百姓流移,加剧了政权的不稳定性。

每当百姓迁移到某地,当地的犯罪率陡然上升。

孔子也曾说,仓禀足而知礼仪,眼下,这些流民之中,大多无产,在古代背景下,没有田地或者是无法租种到田地,就相当于与被宣布了死刑。

但是蝼蚁尚且有偷生之志,更何况人,这些百姓,往往啸聚山林,他们的模式也很简单,往往是父子兄弟,同乡同村,倒也是心往一处使,北魏多次收缴叛乱之辈,也只能铩羽而归。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看在眼中,知道国家之难,看着迁移的百姓,也只能将这杯苦果自己一饮而下。

他不是不知道汉化带来的好处,也不是不知道收归财权的重要性,更不是不知道军权才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

但是知道并不代表着一定能做到。

北魏国内,鲜卑和汉人之间的对立,越发严重,火药味,让身居宫中的自己都能问道,更不要说国内的形式。

拓跋宏作为北魏政权的掌控人,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不会也不能背叛自己的地位。

他是北魏的王,是鲜卑部的王,更是拓跋鲜卑的共主。

如果自己有一天战败了,跟随在自己身边的不是北魏民众,不是汉人豪强,而是鲜卑氏族。

汉化改革是必然趋势,否则以自己这些部族,怎么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国家,以少数族裔,驱使多数族裔,在历史上,也是很难做到的。

元朝建立,忽必烈选择与汉族世侯妥协,允许他们参与政治,享受与国同休的待遇,并允诺他们的子嗣进入怯薛军任职。

怯薛军原本只能由蒙古贵嗣担任,他们乃是蒙古大汗手中最锋利的战刀,也是雄鹰翱翔天际的羽翼。

在这种妥协之下,元朝末年,也有一批选侯愿为元朝效死,疯狂剿灭起义军势力,这不是在维护元朝的统治,而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中华最后一个朝代,清朝也才去了同样的方式。

在皇太极时就建立起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将他们拉入政权,以八旗作为根基,建立起了清朝的统治秩序。

入关之后,开启科举,博学鸿儒科的考试,向汉族地主势力抛出了橄榄枝,一起分享战胜的胜利品,自然也会得到更多人的拥护。

拓跋宏可没有这么好的时机,他一直处在战争之中,这让他无力关心国中之事,又让他不敢轻举妄动,此时一旦改革,必然会导致鲜卑人心不稳,政权没落便是眼前之事。

“这印度将领乃是何人?”

李煜一脸懵逼,自己手中还有印度的将领吗?什么时候的事情,自己发展的如此之快,已经开始和南亚大陆展开贸易了吗?

“陛下真是贵人多忘事,这印度将领乃是当年陛下初入领主试炼,击溃孔雀王后,俘虏的象兵统帅。陛下肯定想不出此人的名字?”

高熲一讲,李煜顿时明白了,当年那批仆从军,早就被李煜当成炮灰先后使用妥当了,也算是用他们的尸骨为自己的唐帝国添砖加瓦了。

当时只是觉得象兵颇为珍贵,导致照顾大象的几个仆从军一直活到了现在。

吴广的都督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