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隋朝高道–王远知 下(1 / 2)

加入书签

对于得道高人,想求教养生、长寿之道的帝王都非常感兴趣的。首先是陈宣帝和陈叔宝这父子两人,都曾召见过王远知,听听他讲讲无上道法,后主陈叔宝听后慨叹说“宏旨玄言,甚见嗟赏”。

592年,还是晋王时的杨广正在镇守扬州,杨广是604年转正的,前面提到了,他对道士更感兴趣,当听说茅山还有这么一位高人隐居以后,就派了王子相、柳顾言等人带着厚礼去请王远知来串个门,到家里坐坐。王远知虽然不愿意去,可自己的腰都没人家的腿粗,怎么也得去应付应付,所以一进杨广家的大门,马上就施了个小法术,把一头乌黑的秀发变得雪白。杨广一看吓了一跳,可能是对王远知这一头白发有了阴影,勉强应付了几句,就赶快把他打发走了。王远知暗自得意,小样儿的,别说你只是个王爷,将来当了皇帝也一样让你怕,结果一出大门,立刻恢复了一头乌发,唉,这老道士还真有点调皮。从这个小故事里实际上可以看出,即便王远知是528年生人,592年时也是六十多的人了,那时还能有一头黑头发,足见其养生功夫之深了。

611年,杨广巡幸涿郡时,还是想向他求教养生长寿之道,就派员外郎崔凤举去请他,王远知只好来到临朔宫见了一次杨广,此时的杨广居然还有心情享乐呢,并且对王远知执弟子礼,还命令在京师建造玉清玄坛请他务必赏光去住。

熟悉隋朝历史的道友应该知道,611年杨广为什么去涿郡?是为了远征高丽做战前准备的,筹措了一百三十万大军的供应,当年河南、山东又发大水,于是王薄、窦建德、刘霸道、张金称、高士达等各路豪杰纷纷起义,就这样第二年杨广照样带大军,号称二百万扁高丽去了。结局都清楚,大败回来了,结果613年又跑涿郡征兵,2月又跑高丽去了,家里乱成什么样了呢?孟海公、孟让、孙宣、彭孝才、吴海、吕明星、杜伏威等等更多英雄揭竿而起,高丽那照样吃了败仗回来了。

您说都这样了,就安稳点先把家里收拾好了再想着欺负人行不,不,那可不行,614年,杨广第三次征兵,又跑高丽挨打去了。此时唐弼、张大虎、胡刘苗等又一群英雄起义。所幸高丽王也怕杨广了,心说遇上个疯子了,这是家都不要了非要欺负死我不可啊,只好服软了,7月派人找杨广说,您厉害,我服了,我投降。此时国内已经不可收拾了,有点跑题了。

回来接着说杨广。隋炀帝巡幸扬州时,如果按时间顺序的话,这次应该是杨广第三次到扬州,时间应该是616年,实际上逃到扬州的,隋朝已经无力回天了,此时王远知来见杨广,对他说不宜远离京城,但杨广却没听他的建议,此时的杜伏威、窦建德、刘武周、李密、翟让等各大势力已经把天下分得差不多了。第二年李渊也起兵,很快大唐时代就到来了。

王远知在政治上的见识也非一般人所及,眼看这位皇帝实在是扶不上墙了,天下都乱成这样了,即便杨坚再活过来估计也只能儿子点个赞,能短短几年就把大好江山弄成这样,也没谁了。关键是王远知能在李渊还没有任何造反的征兆时,便主动去和李渊谈了谈天,“高祖之龙潜也,远知尝密传符命”,不过功成后王远知就身退继续隐居了。

直到武德年间,准确说应该在621年,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喜欢听《隋唐演义》的道友可以回想一下,这段历史挺精彩的,这一年李世民先后打王世充、围洛阳、大败窦建德、收降王世充、刘黑闼起兵等等,历史就万分精彩了,再经过演义就更吸引人了,我自己都想再回头看看这本小说了。

就是这一年,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军并开府,手下群贤毕集,诸如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许敬宗等等,当时请了阎立本分别画了肖像,号称十八学士。就是在这一年,李世民还由房玄龄陪着,专程去访王远知,而且是穿着便衣去的。

王远知自然没见过李世民,眼见二人气度也不像凡人,暗自掐指,那位可能问了,是不是诸葛亮那种袖中掐指的马前神课之法?可能是吧,道门传下来的掐指推算的法门不少,王远知用的哪种不好说,总之是挺准的,因为他一边上去迎接,心里已经有了数,“你们当中有圣人,难道是秦王大驾光临?”二人承认以后,王远知才说:“秦王您将来是一位开创盛世的天子。”这又一次证明了他的极高的政治敏感性。等到李世民当了皇帝,还时常惦记王远知,打算请他出山为官,却被坚决推辞了。所以,贞观九年时,李世民安排人在润州旧山(也有记为茆山)为他建了座太平观,并赐下田产,度了二十七个道士给他做伴。在《谈宾录》和《旧唐书》中说度了二十七个道士,但江旻的《碑》中说是七十人,《云笈七签》中甚至说是只有七人,唉,就是这么不严谨,你自己看着办吧。

那边道观正修呢,李世民就下了份诏书通知王远知,顺便表示表示自己对他的崇敬之情,先大大夸赞了一翻他的才学品行,道法精深,然后又表示说,您老人家既然不愿意在俗世红尘中生活了,那我也不能非要勉强您,不过为了表达我的尊敬,已经派人去负责给您修建道观,添置田产,希望等您老回去时都已经办妥当了。这份诏书的内容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