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风水鼻祖之为国死节(2 / 3)

加入书签

脑袋还是得掉啊。可惜,一代风水大师、文学大家,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不久王敦之乱也被平叛,郭璞也因力阻王敦谋逆被杀而被追赠弘农太守。

郭璞虽然死了,但他生前留下了很多预测的实例,最终都一一应验,令人扼腕。

史书评价郭璞“晚抗忠言,无救王敦之逆;初惭知免,竟毙山宗之谋”,郭璞最终能从容赴死,与其说是自己提前算出来了才如此镇定,不如说是一种政治敏感性,明知这样做是赴死,但仍放不下对国家的一片忠心,也是儒家的舍身取义的节操吧。比如明代张溥就认为他这种行为是“抗节王敦,赞成大事”,他用“烈士殉义”的举动,践行了自己一个儒士的品行。

和儒家认识不同的是,道家对郭璞赴死的行为有不同的理解。葛洪只比郭璞小七岁,可以说是同一时代的人,对郭璞的了解和认识相信是最接近事实的。他在《神仙传》里给郭璞单独立传,对他的生平和道术等作了描写,并称他的死是兵解成了水府仙伯,给他在道教上的成就加以肯定。后来,南朝道士见素子在《洞仙传》里同样收录了郭璞,基本上和《神仙传》的内容相同,不过称他是尸解罢了。

如果按照道教界的这种认识,郭璞的求死就具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也不排除郭璞在主动追求兵解成仙的动机。如果道友们认为这也只是葛洪等人的猜测,证据稍显不足的话,那么请看一下郭璞的一首游仙诗,其中的一句是“寻仙万余日,今乃见子乔”。子乔就是王子乔,是周朝太子,是《真诰》里的收录的一位神仙,道教传说中的鹤、笙等均与此人有关。通过这句诗,可以看出郭璞的向道之心极坚,一万日就差不多是三十多年,一直追求神仙世界,如果细算的话,他十几岁就已经开始修道了。所以,当时的郭璞应该也是想借机,既求仁得仁,全了忠君报国之志,又能通过兵解或尸解踏出修道成仙的关键一步。

更深层次的研究,这里就不多讲了,有兴趣的道友,可以读一下天津社科院赵沛霖先生的《驾鹤仙去:郭璞之死解读》一文。

还需要啰嗦一句,由于郭璞的忠孝品质和儒道双修,史书大加描写,名气那自然是不小了,所以,近千年后的净明道就把他和张氲、胡慧并称为“三师”,郭璞是监度师,详细内容等第四卷再详细说。

前面介绍了郭璞的一些诗赋等文学作品,这方面的才华已经知道了。在易学方面,他也有很多作品,如他仿照连山易写了《周易洞林》三卷,可惜多数亡佚,后人收集整理了一部分,就包括了他生前卜筮的六十几个例子,上面所提及的这些卦例,多数都在这部书中收录。

这里再简单解释一下连山易,主要是想借机多讲一点易学方面的东西。道友们应该都知道乾隆年间的大才子袁枚吧,晚年隐居在南京小仓山随园,自号随园老人,特别喜欢收女弟子。中学语文课本里好像选用过他的《随园诗话》里的作品,在南京的道友可以去瞻仰瞻仰。

刚搬进去的时候,他在自己的随园门口挂了幅对联,对联这东西在南方那真的是太常见了,大门、二门、客厅、卧室,甚至厕所、鸡窝,只要有个门就得配上个对子,而大门外的对联尤其重要,那是主人的门面,所以能被大才子挂在外面的对联,应该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事实也如此,此联水平也真的不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总体的意思是说我住的地方那是太美了,很符合我的身份和气质,我读的书可多了,不客气地说差不多把能读的书全读完了,才学之高那就不言而喻了吧。

上联意思很明显,来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下联则需要国学功底更深一点才能看懂了。那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到底是什么呢?孔子、郑玄、杜预等都讲到过这些东西,现代学者们比较认可的说法是这样的,三坟,就是指三易,即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五典就是五经,也有一种说法是三皇五帝中那五帝的作品;八索一般来说是指八卦;九丘则是九畴,由河图和洛书演化来的理数,也有种说法是指九州之志。总之,这些全是指古书。

所以,这里所说的连山易就是三坟之一,古人也说三坟是三皇的著作,而连山易相传出自神农氏,特点是以艮卦为首,艮在易经里表示山,所以叫连山易。那么归藏易呢,出自黄帝之手,以坤卦为首,为什么叫归藏易呢,一种说法是皇帝的世系又叫归藏氏,还有一种说法坤卦是万物归藏之意,因为坤为大地,万物最终归宿都是大地的意思。最后就是现在流行的周易,作者道友们都知道,伏羲八卦嘛,以乾卦为首。

可惜的是,连山和归藏二易已失传,虽然都在传说连山易和归藏易有各种形式的版本问世出土,研究也常有突破,但周易还是易学界的主流。后面还会讲到另一位易学大家邵雍,届时再和道友们聊易学。

有点说多了,除了《周易洞林》以外,郭璞的作品还有《新林》《卜韵》《周易林》《周易玄义经》等,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还注释过《尔雅》《音义》《三苍》《方言》《穆天子传》等等约数十万字,其他的诗赋等作品也有数万字,可谓作品丰富,质量上佳,可惜英年早亡了。

另外,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