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甘忠可和第一部道教经书(1 / 2)

加入书签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人是谁。

在中国道教发展的初期,这个人的成就是不可磨灭的,他就是甘忠可,可能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

首先看一下他的简历:

姓名:甘忠可

民族:汉

籍贯:齐(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又一位山东人)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约公元前22年

职业:道士

主要著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

甘道人的出身、来历以及师承都不可考了,就连诞辰也没记载,他主要活动在汉成帝时期。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当时黄老道很流行,汉成帝当然也是个很追求时尚的人,那是相当迷信鬼神和方术的。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祖先们打下了江山,后面的子孙们渐渐只有玩乐享受这一个追求了。汉武帝虽然也为了长生努力了几十年,但还知道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而这位成帝却整天沉迷在鬼神方术之中,甚至午休醒来,都和身边的人说,又梦到上天仙人下凡了,来帮他治理国家,大汉王朝想不长盛不衰都难啊。至于国家治理这些事,自然就没时间也没心情来管了,失去了上层管控是个什么后果,大家应该不难想得出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在水深火热里煎熬,底层百姓再也看不到明天的希望在哪里了。

这一篇讲得是道教的起源,为什么我加了一个中规中矩的修饰词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宗教的产生,差不多就是人在失去了希望时,恰好有一个东西给人以希望或寄托,令人产生对它的依赖和依赖,道教其实也没有脱离这种模式。在汉末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人民饱受战争、自然灾害的折磨,活着是一种奢侈,而这时恰恰就为宗教的产生提供了沃土。

甘道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博采众长,潜心多年,把自己精通的老子、庄子、列子等道家思想和阴阳五行相结合,并且加入了当时流行的儒家的谶纬学说,出版了自己的专著《包元太平经》。这部经书共十二卷,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部宗教经书,随着这部经书的问世,标志着原始的太平道的开创。

这里稍啰嗦几句,在古代,经并不是随便就能用的,真正称作经并得认可的书并不多,儒家有四书五经,可以称为圣贤书。在道教,称作经的书其实很多,但多数其实是作者故意而为之的,真正公认的经也不多。作为道教认可的第一部经书,《包元太平经》可谓实质名归,其思想对后世道教的影响极为重要的。

在古代著书立言可是极重要的事了,作者们自然是希望自己的书能够流传百世。甘道人自然也不能免俗,写完书后便开始了四处推销、宣讲,想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在推销自己的书的时候,甘道人声称这是一部能够让国家走向真正的太平盛世的真经,这其实就是早期的传教活动。

可能有人对书名有些疑问,太平意思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这和他四处宣讲能够开创太平盛世是一致的,而包元的意思就有些深奥了。古人对于起名也是极重视的,不论是给孩子起名,还是给作品起名,如果不能引经据典,说出个一二三、甲乙丙丁来,那就是很没面子的事,甘道人对自己的著作起名当然也花费了很大的心思。这里的包元其实很有讲究,出自《春秋•元命苞》中的“元气之苞含,所以含精藏云”。

书名起得不错,已经够大气了,那么书是怎么来的呢?甘道人在书中有过交代,大致意思就是大汉朝之所以走到现在这样的地步,是天命如此的,为了救万民于水火,天帝老大派赤精子真人下凡,传授了我治国安邦的大道真经。

赤精子是仙人,我们稍后再解释。这里甘道人开创了一个流派,就是托仙人传授流,就是通过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的影响力,来影响凡人的世界。他结合君权神授的思想,提出了天上的真人奉命于天,给自己和著作穿上了神仙传授的这件外衣。在后世有很多效仿者,很多道教名著也多是托仙人之名而成书的,后面自会一一介绍。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在古代原始的交通、通信条件下,想闻名全村不难,要想闻名全县都不是件容易事,更别说让全国都知道你了。既然没有名气,那么随便写点东西出来就想让别人认可,就想成名,显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是仙人传授的呢,那么肯定是高大上,肯定是字字真金,凡人们当然是相信了。

可惜的是,《包元太平经》并没有流传下来。在《汉书》、葛洪的《神仙传》等史料中有一些《包元太平经》的内容,经过简单归纳,总结出一些关键内容:

一、经书假托赤精子真人的谶语,首先把经书提升到了一种至高的地位,同时根据五德学说,提出汉朝主火德,这是利用了邹衍的理论学说。

二、经书传达一种要遵从天地自然的思想,认为天地、阴阳以及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都是上天确定,不可能违背的,宣扬一种天地尊卑的思想。

三、统治阶级在治理国家时,要时刻不要忘记遵守天道,时时注意天文、地理的规律及变化,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山川河流的变动,因为一旦它们发生异常时,就说明某些方面做错了,上天再给予警告。如果不注意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