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千里之外(1 / 2)

加入书签

反正也睡不着了,还不如坐起来。

窗外的天空呈现铅灰色,那是黎明之前的颜色。

远处的路灯和小区楼外墙上的灯像是一条腰带,让不算明朗的天空有了新的面貌。

突然就想到了奶奶的腰带。

奶奶一辈子没有用过街上卖的腰带,更没有买过商场里昂贵的腰带。

她的腰带是一条绳子。

很多年了,那是一条用各种颜色的布条拧在一起编织而成的腰带。

如果说以前是因为家里穷,那么,等后来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之后,奶奶依然用着她的绳子腰带。

她说已经习惯了,用了几十年了,也不愿意换了。

千里之外,我的亲人们依然在贫穷里挣扎。

西明庄,我出生的地方,承载了我为数不多的回忆。

到现在为止,村里的人加起来我认识不到十个。

除了同一胡同里的几个邻居,别人基本上不认识,连混个脸熟都做不到。

现在,恐怕连邻居也认不出来了——因为都不在家了。

对西明庄的记忆,大概是从矿区回来之后开始的。

六岁之前尽管也生活在西明庄,但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

唯一记得的,就是很小的时候跟着奶奶回她娘家的时候拍过一张照片。

那是我跟奶奶为数不多的合影,不过,早就找不到那张照片了。

可以说,我对于爷爷奶奶的感情要大过父母。

读初中的时候是爷爷去送的我,初中毕业的时候是爷爷把我接回来的;

读高中的时候是爷爷送的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也是爷爷把我接回来的。

高考的时候,六月份,烈日炎炎,奶奶在考场外等着我。

我们借宿在一个亲戚的家里,谨小慎微。

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了,没有钱,在任何人面前都会小心翼翼。

九几年的时候,也就是我跟明理回到西明庄之后,是日子最不好过的时候。

父母的生意每况愈下,往家里寄钱的次数越来越少,钱也越来越少。

最穷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五毛钱。

奶奶自嘲,说那是看家的钱,不能动。要放好,以备不时之需。

在矿上的那几年,我跟弟弟一天的零花钱都不止五毛钱。

真不敢想象,两个地方,竟然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

穿过好衣服好鞋的我,在镇上读书的时候常常感到自卑,那是无论多么优异的成绩都无法抹平的一种自卑。

脚上洁白的旅游鞋换成了小碎花的千层底布鞋;

黄色柔软的丝绒裤换成了缝纫机做出来的粗布裤子;

大花领的时髦外套换成了手工缝制的大棉袄,又肥又大。

就连秋裤,也换成了在集市上买来的扎腿的便宜货。

作为一个爱美的女孩子,我是无法接受的。

最苦恼的,家里竟然连洗发水都没有,更别提什么让头发看起来油亮亮的摩斯了。

用什么洗头?用洗衣粉洗头。

就是洗衣粉,奶奶洗头的时候也只肯用一点点,因为洗衣粉还要留着洗衣服。

头发没有以前好看了,也没有以前顺滑了,变得毛糙、发黄,皮肤也变得粗糙了许多。

最害怕过冬天,因为会冻手、冻脸、冻耳朵,奇痒无比。

好几年,一到冬天我的手背就肿的跟个面包一样。

镇上光秃秃的校园里面更是奇冷无比,没有空调,没有暖气,连喝口热水都要去开水房排队。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家里的贫穷,冬天的寒冷,还有泥泞不堪的小路。

那些狭窄的土黄色的小路,不管是遇上雨天,还是遇上雪天,都会变得泥泞不堪。

尤其夏天,雨后的小路根本没法骑自行车。

走不了三五步就要找个树枝把轮子上的泥刮干净,不然,寸步难行。

离开西明庄这么多年了,这些记忆依然稳稳地存储在我的脑海中。

如今,时过境迁,西明庄早就不是先前那个泥泞不堪,灰突突的西明庄了。

路早就换成了干净宽敞的柏油路,路的两边也都竖起了明亮的路灯。

自行车基本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电动车、电动三轮。

当年为数不多的土房子已经不见了踪影;

随处可见的四处漏雨的砖房子也不多了,

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是焕然一新的新时代平房,还有各种新时代的电器。

家里有了电视,有了电脑,安装了空调,还有热水器。

生活慢慢好起来了,村里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年轻人去了城市,上学也好,上班也好,做生意也好,都往外跑;

村里的小学早就没有了,就连隔壁村上的小学也没有了。

孩子们越来越少,村与村之间的学校都合并了,就这还招不来人。

有条件的人都把孩子送到城里上学,景山市虽不是什么大城市,但对于西明庄,或者镇上的人来说,也算是个不小的城市。

理所当然,景山市的房价水涨船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