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张弛有度(1 / 3)

加入书签

人界,自打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开创大唐盛世的千古一帝去世以后便陷入了动荡不安,经过一番血雨腥风的斗智斗狠,曾经作为李世民侍妾的武才人,唐高宗李治皇后的武媚娘,终于登上帝位,成为了自打人界朝代兴立以来的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武则天自立为武周皇帝69o—7o,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

然而,作为一女子之身,又非皇室血统,虽有敏感丰富的政治才能,机智果敢的狠厉手段,但她的继位实在是名不正言不顺,人间的讨逆风波愈演愈烈。

天庭文武双曲星,暗受人阐二教的安排,下凡阻止武则天称帝。可惜在武则天的铁手辣腕之下,倏忽而灭,狼狈的逃窜而离。各地的反旗虽然不绝如缕,但却被一一残酷的扑灭。

至此,再无人可以威胁到武周的统治,再也无人敢质疑武则天这一天下帝王的身份。

武则天,这一佛门送入东土的楔子开始站稳了脚跟。

话说,武则天即位之后,深感帝位不稳,于是效仿李唐王朝崇道的故事,为自己夺取政权加上神圣的光环。

之前,李唐王朝为了攀附神仙,对待三教,孔子先后被追赠化身为偶像“先圣”、“太师”、“文宣王”;人间道家完成了向道教的蜕变,被定为国教,《道德经》五千言成了道教经典,李耳成了“老君”教主,还成了李唐皇朝的“圣祖”,追赠“圣祖皇帝”的尊号。史籍还记载李世民还曾经动议叫玄奘翻译《道德经》回赠天竺,只是因玄奘坚决反对而未成功。而外来的佛教却被李世民明文规定道教徒的地位在佛教徒之上,使得道教始终压在佛教顶上。

而今,武则天眼见佛教随着东土化的天台宗特别是影响最大的禅宗的出现,已经在中土深深扎根,于是彻底颠覆之前三教的局面,大力兴佛,反行其道,明文规定佛教徒的地位在道教徒之上。

她在主政之后,终身未回长安,把统治中心放在了洛阳,并在洛阳龙门继续北魏开始的石窟修建,大规模开凿石窟造像。

禅宗的北宗领神秀是武则天的座上客,尊为“国师”,敬礼有加。

武则天还伙同佛教徒伪造佛典,说是佛典早有昭示女主临朝。在洛阳龙门,其中的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此窟开凿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期,于公元67年建成,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

这尊佛像,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

妇女,令人敬而不惧。

这尊佛像,把高尚的情*、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此像就是以武则天的面容为蓝本雕塑的,武则天完全把自己打扮成佛的化身。而佛的概念也随着她的推广开始进入家家户户。

如此一来,武则天的身上便被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尤其是佛门已经开始在东土世界广为流传,伴随着佛门的流传,她的统治地位也更加稳固。

后来,唐僧西游取经回归,传来了西天大乘佛经,更是弥补了东土佛教教义的许多不足,使得东土百姓崇佛信佛,几乎快把道教挤兑得一无是处。

不止如此,在佛门的暗示下,武则天别出心裁,对待道门另一教开始了明捧暗贬。

阐教在人界的子系法家,其中不少弟子被武则天任命为酷吏,用严刑拷打*问天下。最著名的是法家之徒周兴和来俊臣,成语“请君入瓮”这个残酷的毒刑便是由他们而来的。

武则天重用法家胡作非为,引得百姓们对法家极为厌恶,几乎是到了弃之如履的地步。法家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即使有帝王愿意重用,但自此以后便难以再在人界流传,而悄悄转变成了“帝王之法家”,成了皇帝手中的侩子手,中土的法制再也不见进展。

人阐二教都被狠狠的压了下去,用“苟延残喘”四字来形容最为合适不过,甚至不少曾经香火鼎盛的三清道庙也遭到破坏和遗弃,罕见人烟光顾。这比任何时候都要惨,连道家典籍都差点不保,可见其没落至极。

作为东土教派,竟然在自家的地盘上被外来户给如此欺辱,道门上下义愤填膺,骄傲的他们接受不了这等事实,一帮道门神仙恨不得下凡诛杀了这个胆大妄为的武媚娘,更恨不得立马跟佛门开战,一决雌雄。

只是,底下有心,上层无意。

他们的太上教祖和原始教祖竟然退缩了,一向自诩为“盘古正宗”,鸿钧第一我为二的二清竟然闭关。他们的行为就像是缩头乌龟,明哲保身,连个交代都不给便灰溜溜的缩回三十三天。

虽然这佛门大兴乃是天意,但两位圣人万劫不灭,也不用这么害怕吧?

一时,道门中人虽有一丝鄙夷,但更多的是由百思不解之下而生就的对佛门的恐惧之心。

作为道门之人,在佛门这么可怕的力量强压之下,有些坚贞的人选择了跟随老君原始闭关苦修,来日再战。但更多的是倒向佛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