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众说纷纭(1 / 2)
多年来他们一直待在邕州,大宋对他们的管理向来是相对松散的,每年给的补给也不少。
都已经如此厚待了,居然还想着要造反,这让官家如何能够忍得下来?
此事若是不及时处理,只怕其他的地方还会纷纷效仿,这岂不是就乱套了吗?
不过此时到底已经夜深,赵祯也不可能让他们在宫中停留太久,只让众人回去好生思索对策,在明日的早朝上,必然要将此事给讨论出个结果来。
赵祯是越想越气,在等汝南王他们都各回各家思索对策后,又把包括林崇海在内的武将都给叫进宫来,细细说了此事。
第二日的早朝,关于此事的讨论果然是让众多大臣极为吃惊。
多年来大宋在赵祯的治理之下,国中可以说是一片祥和。
除了时不时会有外头那些不守道德的国家时常前来欺负边关的百姓之外,一切还算顺利。
不过,大宋地大物博,国库充盈,多年来面对那些国家的挑衅,直接给银子把他们给赶走就行了,也没出现太严重的状况。
如今这侬智高反倒是敢佣兵造反了,真是好大的胆子!
在赵祯询问这些大臣的对策之时,立马便有人忍不住站了出来。
“官家,绝不能就此姑息,这样只会将他们的胃口越养越大!臣觉得,应该立刻安排一名厉害的武将前去,将他们给彻底打下来!若是能够将侬智高在阵前斩首,必然能够震慑他人,之后也无人敢乱来了!”
若非赵祯多年来的好涵养,这会儿就要直接开骂了。
这法子谁人不知?他要问的是,究竟有谁能够站出来,能够一举解决南边的叛乱!
他要的是绝对的成功,而不是这些人给他说些似是而非的话。
道理谁都会说,他要的是能堪大用的人啊!
看皇帝这会儿发怒了,下面的大臣又齐刷刷地跪了一地。
过了片刻后,才有兵部的大臣站出来:“官家,臣以为应当在朝中挑选一员虎将,带着数万士兵南下,必能一举歼灭那伙乌合之众。”
赵祯立马追问道:“该派何人前去?需要领多少兵马?这一路南下所需粮草几何?沿途之上需要哪些官员配合?这些都得要想明白再说话!”
众人都知道,此次侬智高作乱怕是直接打在了官家心上最不能容忍的地方,说话都变得小心翼翼的。
很快便是若干大臣争先恐后地上前,说了自己的意见。
总结起来也就一个道理:众人都是主战的。
之前面对别国还能以金银安抚,愿换来城内百姓的和平,但这可是国中之事啊。
侬智高都已经自立为王了,难不成还要看着他的势力继续壮大吗?
若是他一路打到都城,岂不是就连天子都要换了?
就算陛下再怎么好脾气,也绝对受不了这个。
赵祯这会儿正在气头上,把几个语焉不详的大臣都给痛骂了一顿。
其实他心中已经有一个很不错的人选:正是林崇海。
他也盼望着一个大臣能够站出来,推荐林崇海。
然而众人却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迟迟不愿意说出那个名字。
毕竟之前林崇海凭借一介白身在军营当中摸爬打滚二十余年,居然坐上了三品武将的位置,让无数人都又惊又怕。
况且那林崇海又向来耿直,不曾与其他的氏族之间有过分紧密的联系,根本就是个刺儿头,不好拉拢。
后面眼看着他失了圣心,一月之内连着数次被贬,众人才松了口气。
谁知道之前面对西夏大军时,他又一次大获全胜。
甚至在解决忘忧洞的贼人之时又立下了大功,官位已经开始稳步上升了。
难不成真要安排他前去攻打侬智高一党吗?
他们都知道,以林崇海的人品和才干,此次若是安排他前去,给了足够的士兵,应当是绝对能够打赢的。
但真要是如此,只怕他就要官复原职了。
最让人头疼的是,林崇海还有一个如今在官家面前十分得脸的儿子,林清平,那可是韩相公的学生啊!
本来前途就已经不可限量了,再有一个几乎无人可替代的武将父亲,林家岂不是就要快速崛起了!
看着众人这为难的模样,赵祯心中十分遗憾,又夹杂着深深的恼怒。
“朕只给你们两日时间,若是说不出个有用的办法来,你们头上的帽子就都不必要了。退朝!”
众人连忙又再次跪下,直到人都走远了,才有几个大臣围到了韩琦身边,个个面露难色。
“韩相公,此事你怎么看?”
韩琦也是连连苦笑,刚才他之所以不敢直接说出林崇海的名字,便是看出了陛下对此事是志在必得了。
但他不确定林崇海究竟能否打败侬智高。
万一这话说错了,只怕下一个乌纱帽不保的就是自己了。
尤其是这都城当中,盘根错节的氏族势力太过庞大。
在他之前,这内阁之首的位置已经连着换了十多个人。
就算再怎么有能耐才干的,在他如今这位置上最多也就坐上两三年。
其他的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