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出事了?(1 / 2)
难不成真是怕各位姐妹使尽浑身解数,把林校尉给抢了,日后她手中再没有出色的词曲,不能稳坐樊楼花魁的位置吗?
再者说了,就算难相处那又如何?
林校尉年纪轻轻,又有着一身好皮相,哪怕是主动舍下身段前去邀请,她们也是心甘情愿。
若能得一手好词,这些算什么?
柳青青还不知道她们在想些什么,只遥遥地看着林清平的方向,眼神也是痴痴地。
这第一个主题,很显然,当之无愧夺得魁首的就是林清平了。
不过这诗会,又怎么可能只以一个主题就定下高低呢?
就在几位大人都想着接下来要出个什么样的题目,好好考一考这些自诩满肚子墨水的文人时,汝南王再一次开口了。
“刚才这中秋之题是我早就定下的,想必城中不少人都知道。不如这第二个题目也由我来定下,如何?”
在场众人当中,就数他是身份最高贵的皇亲国戚。
更何况,处在权力中心的人都知道,如今官家接连三个儿子夭折,如今并没有任何一个皇子降生。
若是官家活不了多少年,只怕这未来的天子还得要从宗室子弟当中挑选。
在众人当中,也就只有汝南王父子俩与官家关系甚为亲密。
而且世子赵宗实让官家十分信任,前些日子还特意让他可以自由在兵部行走,这不就是在认真历练了吗?
当然不会有人不给他面子。
汝南王想了想后,突然眼前一亮:“不如就以刚才的《十面埋伏》为题,不知诸位觉得如何?”
各位大儒仔细思索一番后,由韩琦带头点点头。
“王爷此题倒是很好,就以此为题吧。”
在这样的诗会之上,凡是有些经验的文人墨客,若是提前得知的消息,都会准备不止一首词作。
就如同押题一般,能够压到自然是最好的。
当然,这第一个题目一般会在诗会的前几日就放出去。
毕竟是开局的题,若是没有人在短时间之内做出几首好诗好词来,岂不是会让人失望?
至于后面的,那就得各凭本事了。
若是真的相当有才华,这区区几首词而已,自然不会难住他们,转瞬之间就能写下不少。
不过以这《十面埋伏》为题,所有人都没想到。
对应着刚才听见的那慷慨激昂的曲子,所有人都清楚,此番怕是要以军旅以及杀伐为题了。
这谁能猜到啊!诗会之上怎会出现这种题目?
毕竟大宋重文轻武,谁都清楚,以往的诗会上向来都是歌颂文人的,又怎会和武将扯上关系?
很快,众人便都拿着纸笔,找了一个各自满意的方向,绞尽脑汁地苦苦思索起来。
汝南王刚才出的题目实在是刁钻,把大家都给难住了。
不过在场众人当中,唯有一个是早早已经押中了题的,正是林清平。
他在教柳青青这《十面埋伏》的时候便与她讨论过了,知道这诗会之上,这全新的曲子必然能够惊艳全场。
若是哪位大儒心血来潮想要以此为题,他便可提前做好准备。
更何况与《十面埋伏》相配合的词作,他可记得不少呢,都是传世佳作,后世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必须要熟背的,自然非等闲人能够比拟。
想了想后,他便找下人要来了笔墨。
知道刚才这位林校尉连着两首词作都深得各位大儒欢心,下人也是十分周到。
别看林清平的一笔字写得不怎么样,但写起词来,那可是如同行云流水,不过短短一小会儿,就轻轻吹干了上面的墨汁,主动送到了韩琦面前。
他恭敬的道:“师父,学生不才。方才有了灵感,便以这《十面埋伏》为题,写了一首词,还望师父先看看。”
刚才在汝南王下了这命令之后,韩琦就一直关注着他。
发现林清平皱了皱眉头,很快便到旁边泼墨挥毫,心中十分满意,立马拿起来仔细看着。
刚才对林清平抱有极大希望的几位大儒也纷纷凑过去。
林清平微微勾起嘴角,后退几步。
总算是到了可以为他爹换来名声的机会了,这可不能够放过。
仔细看过之后,韩琦十分满意,还主动将词作给送到了汝南王面前。
“王爷请看,这是子齐才刚做的词,实在不错,这小子今日怕是多喝了酒,诗兴大发啊。”
汝南王接过,仔细看了看,也不停地鼓掌。
“果然是少年英才,今日这魁首可是非子齐莫属啊。”
“王爷谬赞了,后面应该还有别的主题,我相信各位仁兄也不会让您失望的。”
“不不不,怕是没有你这般出众的了。”
听见汝南王如此直言不讳地夸奖,许多自诩文采非凡的年轻人都忍不住了,纷纷把头给侧过来。
这一次照样还是曾巩义不容辞,从汝南王那儿争取到了将这首词给念出来的机会,正是十分知名的《破阵子》。
听了这首词后,方才正挖空心思,觉得已经有了一些灵感的人都忍不住停下了笔,表情有些不忍直视。
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