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入住酒楼后院(1 / 2)

加入书签

杜幼菱想,刚开始开业的时候肯定很忙,爹娘,她和哥哥住在酒楼的后院里,就会方便不少。

最起码不用每天来回驾着马车往返京郊和城里了。

所以这样的话,后罩房的房屋就不是很宽裕了,就需要招一些伙计,家在京城里的,这样他们每天都能回家住,不需要住在酒楼后院。

另外倒也可以从村里再招几个人,知根知底,用着也放心。

杜幼菱刚想和她爹开口,就听他爹和他娘小声说:“过几天咱开业,需要招新伙计,我想着从村里面找几个。都是一个村的,用起来也放心。”

李月娘说:“对,是这个理儿。”

说完杜老二自己又说:“当然大部分的伙计,还是要招京城里面的人家,要是都找村里的人,那后院不够住的。”

李月娘点点头,倒是又提醒了杜老二几句:

“找村里的人去酒楼里干活,咱给发工钱。到那时候,咱就是东家,村里人就是伙计了。可但凡是伙计,做事总不能那么尽善尽美,主家看不上去总会提点两句说两句的。”

李月娘斟酌着措辞,“所以我也怕一来二去,到时候去酒楼干活的村里人,别有意见。所以这选的几个人,可要好好的挑。”

杜老二拍了拍李月娘的手,“这个我心里省得的,放心,时间也不早了,早点睡吧。”

“好。”李月娘温柔地在丈夫耳边应了一声。

杜幼菱一听他爹娘比她想的都详细,就从头到尾没有开口,拍着自己的小肚子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杜家人在吃早饭。

杜老二就着烙饼喝着粥,就将他心底里的人选说了出来,问问李月娘的意见,也让孩子们听听。

“我想伙计,首先表弟他们两个都是不错的人选,林江林河都是老实人,和咱们关系也近。”

李月娘跟着喝粥,笑眯眯地点头应是。

杜老二又说:“接着就是王猎户的二儿子,人特别机灵,干个跑堂绝对没关系。”

李月娘也觉得王大海口才特别好。

杜老二又喝了一口粥说,“之后就是李叔家的儿子,咱给李叔说一声,要是他们家想来,无论是哪个儿子都好,人选让他们自家定。总之,大力他们几个兄弟都是好的。”

李月娘放下粥碗,点头认真地说:“是,理应这样。”

毕竟相公当初里正这个位子就是从李叔手里接过来的,平日里,对李叔他们家照顾一些也是应当的。

即使李叔他们家如今不缺钱,但是杜家该给的人情还是要给的。

杜老二说:“最后,就是王阿婆的那个小儿子,我想最后一个人选就是他吧。”

李月娘应和:“哎,王阿婆也是苦命的人。杜青也是,爹和大哥二哥都死了,全家就剩他一个男丁了,媳妇也过不了苦日子跑了,命运捉弄人啊,杜青多好脾性的一个壮小伙。”李月娘也跟着感慨。

最后选了五个人,全家都没有意见。

好在杜老二进酒楼后院看过,那两排罩房里,除了两间仓库,其他六间房铺的都是通炕。

当然不是他们家修的那种火炕,就是用砖头垒起来的床,从头到尾,十几米,能睡很多人。

通常大户人家的下人房和商铺后院都会铺上这样的炕,一间房能住许多人。

吃完早饭,杜老二就带着两个儿子去通知这几家了,不到一个时辰就通知完了。

接到消息的人家自是都很开心。

现在天还冷着,各家分到的地,麦苗在前年秋收后,就被那三品大员家庄子上的仆人,种的好好的。

所以这个季节没什么农活,一些人家本来想着就要去城里找些短工干的。

所以杜老二去的时候,这几家别提多高兴了,满嘴应下。

其他邻居听说了这事,也都上门道贺,倒是没有谁嘴酸,说出不该说的话。

村里人都很通透,里正修火炕带着他们,不但教给了他们技术,还比市场价多给了那么些银钱,村里人都感念着。

这如今里正要在城里开吃食铺子,本就要不了多少人,哪能还让他们全村都轮上一遍啊。

人啊,任何时候记住都要知足。千水村的这些人,自从逃荒路上捡回一条命,又定居在了京郊,就格外满足。

全村人对杜家人,都心存感念着,后辈人如何他们管不了,但是活着的这一辈人,都铭记杜家大恩的。

所以,没谁吃饱了,会对杜家有言辞。

杜老二去告诉那几家的时候就说,下午就要去城里,让他们每人带两身衣裳,可能就住哪儿了。

吃完午饭后,几个人果然都背着小包袱早早地来了。

李叔家的人选也定了下来,是大儿子李大力。

李月娘早在上午的时候,就将一家人的衣服,日常用品收拾好了,就等装车了。

杜老二本来说是要给家里买几匹马的,也一直忙着没得空,所以走的时候,他们家马车就载不下这五个人了。

还是李大力的弟弟,李大铁,赶着骡车把他们五个人送到城里的。

一个时辰后,众人进了城,又走了两刻钟,才来到了长兴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