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最后一波修火炕(1 / 2)
因为这几天天气好,地上都干了,杜老二忙活完三个儿子入书院的事情之后,就带领着村里人又去城里给人盘火炕了。
他们年前给盘火炕的都是官员府邸,自是没有哪个贵人有闲情逸致将他们盘好的火炕给扒了研究怎么盘的,然后去谋利。
真有这样的,还不得被知道内情的同僚们笑死。
所以,杜老二盘火炕年后的生意还很是红火。只是半个月后,他们能接触到的官宦人家就没了。
毕竟,朝廷里最不缺的就是站队,这杜家的盘火炕是齐大人推荐的。那有和齐大人交好的,自然就有和齐大人不对付的,大家各成一派,自不会用对家推荐的匠人。
所以半个月之后,杜老二就转而向京城里的一些富贵人家上门推荐火炕,一时也有很多人家都要修。
一是,修这火炕也不是很贵,都没有他们一年的炭火钱多。二是这雪灾过后仍是很冷,所以许多大户人家也愿意修。
杜老二带着村里人干的如火如荼,谁知道十日后,原本约好的一户人家,等杜老二他们赶过去的时候,那户人家说:“已经有人在给他们家修了,只要八十两银子。”
杜老二一听,就知道这些大户人家也有投机取巧、见钱眼开的。准是先让他们过去修,等修好了火炕之后,找匠人过来将火炕扒了,研究他们是怎么修的,照猫画虎,学会了之后就来抢他们生意。
村里人都义愤填膺,说这大户人家不讲信义,可是终究在人家地盘,众人也没有大声说。
有的人出主意:“里正,人家降价咱也可以降价。而且咱们杜家火炕还是最正宗的,相信很多人家还是选咱们的。”
杜老二并没有立马做决定,而是沉思片刻,这个时候一直跟着来的杜永丰说:“爹,咱家不可以降价!”
“这是为啥?”村里人不解。
就听杜永丰解释:“因为,咱一开始是给官老爷家里修火炕的,后面还有许多大户人家,这些人家都不是咱小老百姓可以惹得起的。咱给官老爷和很多大户人家修的火炕,都是一百两一个,人家没说贵,用着也觉得很好,也都认可咱家。”
“虽然这火炕是一次性买卖,一个火炕用几十年都不坏。可咱也给人家留了好印象不是。”
“可这要是咱现在降价了,无论降多少,那让前面一百两银子修一个火炕的官老爷怎么想。人家不在乎是一百两还是几十两,可要是咱降价了,就会让人家觉得自己是冤大头了。这一下弄不好,就成了怨气了。”
村里的人都倒吸一口气,乖乖,那些官老爷的府邸一开始他们进去,头都恨不得低到地上。后来发现人家下人对待他们都很是客气,干活的途中,还会晾好了茶问他们喝不喝。
这多大的荣幸啊!
他们可不敢想,这降个价要得罪这么多官老爷。
其他人吓得大冬天头上都快要冒汗了,都想直接张口劝里正:这咱可不能降价啊,可不能得罪官老爷。
后面又一想,这是里正家的生意,当然还是要里正拿主意。
其实杜老二一开始虽然没有杜永丰想的透彻,可是他也直觉他们不能降价,具体原因三儿子一说完他就醍醐灌顶了,没错,就是这样。
于是杜老二一锤定音:“咱再跑去其他几家约好的人家看看,要是还认准咱杜家火炕,咱就尽快给人家修好。要是也换了别家火炕队,那就算了。最后看能修几家就修几家吧,修完咱就回村!”
“好!”众人自没有不应的道理。
最后杜老二又带着村里人跑了好几家,其中约好的十户人家里只有三家没有变,仍旧认准杜家火炕队,认为他们的是正宗的,一直等着杜家来。
杜老二带着村里人用了四天的时间,给这三户人家也都修好了火炕,之后就一时间没有人找来了。
杜老二干脆带着村里人回到了千水村。
这次修火炕总共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过每家要修的火炕不是很多,来回跑了许多家,总共赚了四千九百两银子。
杜幼菱脑海中系统提示:“恭喜宿主,获得4900积分。”只要是杜幼菱出的主意,杜家赚的钱,都算在杜幼菱的积分里。
到了给村里人分钱的时候,杜老二比照年前的半个月一人给了十两银子,这一个月每人就给发了二十两银子。
拿了银子回家的村里人都感动地哭出来了。二十两银子是以前他们在柳树村的时候,全家七八口人两年也攒不出来的银子啊!
许多人家为了感谢杜家,送来了许多家里腌的咸菜,粟米,腊肉肠,甚至还有的人家给杜家送来了柴火。不管是啥,都是村里人的一番心意。
最后杜老二也都做主收了。
他们在城里修火炕的时候,杜星剑、杜鸿羽和杜清安自是休沐了两次,每次休沐回家来住了一天。
短短一天,吃了两顿饭,黄昏时又走了。
可让杜幼菱十分舍不得,第一次的时候哭了一大场,让李月娘也心疼地跟着难受。可是也没有办法,三个儿子总是要上书院念书习武的。
杜幼菱也知道,她只是经历了上辈子与家人的分离之痛,这辈子格外地珍惜亲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