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原州白氏(1 / 3)

加入书签

桌边坐着一个穿着褐色衣衫的老妇人,她花白的头上只戴着几只简单的素簪,依稀能看出年轻时的风采。

老妇人看璇玑的眼神格外慈和,“璇玑,到外祖母这里来。”

“外祖母。”璇玑先行了一礼,然后才走过去。

老夫人握着她的手,拉着她坐下,仔细的看了看她的脸,眼中泛出热泪来,“好孩子,这些年可苦了你了。”

璇玑摇头,“璇玑不觉得苦。”

老夫人摸了摸璇玑的脸,口中叹息连连,璇玑的眉眼着实像极了她的大女儿,但余下的五官却不知像谁,若是说像她的父亲,那也是不像的。

璇玑生的这样好,这样美丽的花朵,却一直被人藏着掖着,不让她盛开在阳光下,程家真是好狠的心。

高嬷嬷见菜上齐了,提醒道:“老夫人,该用早饭了。”

老夫人回过神来,用帕子擦了一下眼角,“好,我们祖孙俩用饭吧,你外祖上朝去了,回来你便能见着。”

璇玑说好,安心用饭。

老夫人越看璇玑越喜欢,连连给她夹菜,生怕她吃少了饿坏了。

璇玑慢慢的吃着,碗里的却越堆越高,她终于抬头,“外祖母,够了,我吃不下了。”

“你才吃了那么一点,怎么够?”老夫人又亲自给她盛了一碗燕窝,“把这个吃了。”

“真的吃不下了。”

在老夫人坚持的目光中,璇玑又喝了一碗燕窝,她放下碗,摆手道:“外祖父,璇玑是真的吃饱了。”

她摸摸肚子,高嬷嬷捂嘴笑了一下,劝谏老夫人,“表小姐应当是真的吃不了了,老夫人,你瞧表小姐的肚子。”

璇玑今日穿了一件水红色的罗裙,罗裙本就贴合她的身材曲线,如今吃饱了,腹部倒显出一点小肚子来。

在外祖母面前,璇玑腼腆的笑了一下,用衣袖遮了遮,逗得老夫人哈哈大笑。

“那就撤下吧。”

刚放下筷子,老夫人就牵起璇玑的手,“我一看见你,就想起你母亲,她没福分,没能看到你长大成人的样子。”

璇玑道:“我还记得母亲,母亲长得很美,她说话很慢,很温和,就和您一样。”

老夫人心口酸酸的,一把将璇玑搂进怀里,“璇玑,我的孩子。”

璇玑靠在老夫人胸前,闻到老夫人身上的檀香,有些想落泪。

外祖母的怀抱,好像母亲的怀抱,她已经许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温暖了。

璇玑赖在老夫人的膝下,将回忆中的母亲,一件件说给老夫人听。

老夫人抚摸着她的头发,一直微笑听着。

祖孙俩的气氛融洽得很,高嬷嬷没有打扰,招呼甜果儿和她一起退了出去。

承恩堂中檀香浮动,璇玑从老夫人的膝上抬起头来,端起边上的茶盏喝了几口润喉。

她和外祖母说了很多事,她许久没有说这样多的话了。

老夫人看了看日头,“平日你外祖父这个时辰应该下朝了,今日怎么迟了这么久?”

严尚书为官三十多载,偶尔也会有晚归的时候,但通常都会打发随身伺候的人回来说一声,像这样不知音信的晚归少有,只有被朝中的事物绊住了手脚才会这样。

老夫人想起近日京中的传闻,不由得交代璇玑,“璇玑,若是无事,你便待在家中不要出门。”

璇玑乖巧的答,“好,璇玑都听外祖母的。”

老夫人目露心疼,解释了几句,“听你外祖父说,原州有一支叛军异动频繁,竟然连朝廷派去的官员都扣下了,若是打起仗来......”

璇玑愣了一下,“原州?”

老夫人点点头,不欲多说了,怕吓着璇玑。

祖孙俩正在说话时,严尚书回来了。

严尚书年近六十,虽头发花白,但身体倒还是不错,走起路来步伐迈得极大,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

他一路大步走进承恩堂,刚想说话时,便看到了老夫人身边的璇玑。

“这是......璇玑?”

到底是为官三十多年的尚书大人,他眼中闪过许多情绪,激动、伤感、欣慰,但很快就平稳下来。

璇玑起身行礼,“外祖父。”

“都长这么大了啊!”严尚书看着璇玑的目光颇为感慨,“回来了就好。”

璇玑的母亲是严尚书的第一个女儿,自小便疼爱有加,就算后来有了儿子,对这个女儿的疼爱也没有少上半分,可惜后来死在了程家。

为此严尚书和老夫人很是伤心了一段时间,老夫人更是差点走不出来,现在看见了眉眼肖似女儿的璇玑,心中又是酸楚,又是激动。

严尚书细细看了看璇玑的脸,见她脸上并无怨怼和疏离,心里才放心了一些,“住得可好习惯,府上的饭菜可还合口味?”

璇玑道:“都好,外祖父无需担心。”

严尚书不知说什么好了,纵然心疼这位外孙女,但要他说上几句安慰的话,着实是为难了。

老夫人看了出来,上前让严尚书坐下,又给璇玑使了个眼色。

璇玑默不吭声,给严尚书奉了茶。

严尚书连连说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