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徘徊 口是心非的老祖宗(2 / 3)

加入书签

攻打赵国的一次战争中,他带着大军反叛了。”

历史上的老祖宗,那时候还没亲政。而长安君先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韩国的几座城池,这里面自然有夏太后等人的运作。

许是后边狂妄地想叛乱,随后被几军夹击攻下了。

而嬴政自幼在邯郸长大,与赵人几乎是水火不相容的状态,听到这里眸色不由深了深。

看模样应该是在想,不管对方反叛几次,都打算一次性斩草除根了。

见对方镇定地坐着未动,正当作追剧的夏安夷,没忍住小声问:“不去看看吗?虽然有火药在,但杯水车薪,万一蒙恬他们抵挡不住怎么办?”

难道老祖宗还有什么反套路?

但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对方始终没有动静,选择了在这里看着不安分的臣子们,没有前去支援的意向。

闻言,嬴政漆眉微动:“赢成蟜一派皆是鼠目寸光之辈,自然不成气候。”

若是有了印信就能造反成功,也不至于让一群臣子在寝殿外守着了,直接用实力说话便是。

吕不韦和蒙骜等人的人马也过去了些,应当拿下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他顿了顿,没什么情绪着道:“何况,若是连如此境况、都对付不了。”

“蒙恬凭何在日后北击匈奴?甘罗又凭何出使赵国、官至上卿?”

夏安夷默了默。

理智告诉她,隔着不同的时空和千年的光阴,哪怕面前的不是秦始皇本人,她也最好不要去干涉他人的想法和因果,从而阴差阳错改变历史。

何况面前的是秦始皇,对方性格坚定而自我,不可能因为三言二语轻易改变。

不把她拖下去砍了,靠的是砍不到她这一客观事实。

对方方才的弦外之音,便是想借此试探蒙恬本人的本事。他不会因为后世的剧透,便全然相信一切,所以试图历练着几人。

理论上挑不出什么错来。

但想到几日仅有的同窗友谊,以及一起写过题的情分。

她顿了下还是开口:“但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小细节发生变动,后边的大事也会随之变动。”

“如果蒙恬他们失败或者出事了,你是打算、再换一个人吗?”

蒙恬和公输等人也就算了,甘罗那小胳膊短腿的,也不知会不会有什么危险。

如果还是历史上的秦始皇,应当便是顺手换一个工具人的打算。

但这是平行时空的老祖宗,这些时日来他与几人的相处,她都看在眼里。

虽然老祖宗经常面对蒙恬等人,有种带不动的嫌弃,但偶尔还是能瞥见心情的愉悦和纵容。

并非真的只是利用。

昏暗的烛光摇曳,半明半昧着,嬴政的侧脸瞧不起神情。

面对对方这样的问题,先前的他要么懒得搭理,要么便是斩钉截铁地回答一句是。

但当一些鲜活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时,似乎大都栩栩如生,不像在邯郸那段无聊又乏味的记忆。就仿佛眼前的烛光,微弱而带点暖意。

他淡淡回应道:“他们不会失败,连这群宵小都解决不了。”

“你有闲情在这里关心他们,不如多写几道题。目前公输他们写题之快,都已超过你了。”

夏安夷:“……”

又揭她短。

不过,老祖宗不会是反驳不过了吧?所以避重就轻地绕过了话题。

像是察觉到了什么,嬴政微眯了下眼:“你似乎很高兴?”

她哦了声,弯了弯眼:“还好吧。”

就是发现了面前的人,也没全然将小伙伴们当纯纯的工具人,而是活生生的同伴。而且他也没变成传闻中的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的模样。

这是不是代表着,老祖宗有点人情味后,说不定她干的那些事或许能一笔勾销?

夏安夷深刻演绎了乐观派的心态。

对方并不像表面的面无表情、而没有波澜,想到什么后问了句:“历史课似乎只讲了,蒙恬北击匈奴的那些事迹。”

对方像是慢慢地不把蒙恬等人,当初历史上没有血肉的角色。开始有兴致了解,其它更多的事情:“那日后呢?”

夏安夷再度陷入沉默。

过了很久告知对方:“蒙恬一生效忠秦帝国,后来戍守边关。赵高和李斯扶持胡亥上位后,因为忌惮他手握重兵。”

“于是制造了假诏,先后逼迫公子扶苏和蒙恬自杀。”

气氛刹那陷入死寂,而老祖宗的包子脸上,也瞧不出更多的情绪变幻来,只是一双眼漆黑而沉沉。

关于这段历史,一直众说纷纭。而关于扶苏和蒙恬为何不反,最主要的观点便是来自秦始皇作为帝王的威慑。

极端皇权并非轻飘飘的一句话。

历史上的蒙恬,并不像这个时空每天嚷着吃夜宵、还敢给老祖宗投喂黑暗料理的憨憨。

或许对方遇见历史上的秦始皇,仅是一介将军面对君王效忠。得到假诏时,也只有顺从帝王旨意的忠心和悲凉。

她觑到老祖宗不好的神色,试图补救两下:“人的充满主观能动性的,说不定这些都能改变呢。”

看,在对方的潜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