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滚木法 对着老祖宗吹彩虹屁(1 / 3)
嬴政被戳穿了, 没有半丝的尴尬。
对上“她”眨巴着不满的眼神,全然当没有看见的模样,径直要挟起郑国这个罪魁祸首。
他淡淡道:“想好如何将这滑轮组运用了吗?水渠的计划月余后要禀给王上,若是还未完成, 将严格按照律法处理。”
郑国:“??”
他一个被压榨打工的, 怎么还会背这种大锅?
嬴政对上他微懵的神情, 继续平静着道:“既然还没有想好,何必多管闲事, 好奇后世人的长相?”
站在对方的视角, 当被怼的人不是自己时,夏安夷听了只觉得格外爽。原来有一副好口才, 所向披靡的感觉是如此好。
当然,对方如果能不把她画得那么丑, 就更好了。
蒙恬又善解人意着补充:“还好吧,其实长公子已经尽力了,他画造纸术的步骤时也是这样的。”
嬴政:“……”
甘罗拽拽对方的衣袖,也尽力提醒着:“大恬,你还是关心关心自己吧,每日在军营训练已经够辛苦的了。”
别再无意中得罪大魔王,又被摆一道, 直接全年无休了。
【其实除了简单的杠杆原理和滑轮, 本单元也就是力, 还有不少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比如摩擦力这一节, 滚动摩擦相比较滑动摩擦, 能更减少有害摩擦。所对应的例子便是,车轮一般是圆的,以及古代运输东西所用的滚木法。】
许多科学知识, 都是在经历漫长的实践之后,才逐渐总结出理论的。
谈及这个话题,郑国又开始了抱怨模式:“前些日徐福喊我帮忙运那冶炼的铁矿,简直太重了,还要运到水边。”
夏安夷插话:“那你试试滚木法?”
也一同干过苦力的蒙恬,摊了摊手表示无解:“我们所用的就是这滚木法,军营中运粮偶尔也是。”
“虽如这夫子所说的,确实能节省不少力。但滚动一段距离后,后方的木棍就会与前面承载之物脱离,需要人为移动到前方,极为麻烦。”
夏安夷眨眨眼。
她只从课本上学过这些浅显的知识,还没想到真正用于实践中时,并不会如预料的那般理想化,总会出现各种难题。
她想了想,提出诚恳的建议:“你家长公子,应当会有些想法?”
反正遇事不决找老祖宗,对方靠谱得几乎没边儿。
只见嬴政摊开的笔记纸张里,简略地画了些木棍。在听到几人的反馈后,针对木棍会脱离的问题,微微思索了下。
听到她的话,他淡淡地开口:“可有什么办法,既能固定住一排的木棍,同时还能保持其滚动起来?”
夏安夷眨眨眼,总觉得这个形容有些耳熟。
【由于滚木法有着不足之处,人们在此之后不断地尝试改良,如今我们见到的搬运坦克车就是其的一种演变。】
只见光幕里所呈现的“搬运坦克车”,便像方才嬴政提出的那样,固定住了“轮子”的同时能让其滚动起来。
模样有几分像坦克,底下是几排宽阔的铁制轮子。只不过上方平坦,用于放置重物,总体构造简单许多。
【搬运坦克车解决了大型货物搬运难题,不需要像滚木法一样采取二次运输。同时它不仅仅是直线前行,万向轮的设计做到了随时转向。】
寥寥几字简洁的介绍,在座的都被勾起了兴趣。
甘罗托着下巴:“这是好东西啊,要是有了它,别说运输铁矿了,粮食和武器的运输也更加方便了。”
这对于想更进一步的秦国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
嬴政眸底不明,映在半明半昧的烛光里,像万千山川河流在涌动。
旁边的公输逊开了口:“此车应当是将不同的轮子,贯穿固定在铁板上。中间的轴固定住了,而不完全固定整个轮子。”
“因此能改变方向,固不局限于直线前行。”
先秦时期的马车,只能进行直线前进,由车夫来驾驭和转变方向,往往会极为麻烦。
更不用说搬运重物之时,转变方向所消耗的人力了。
夏安夷想到古代无数的大兴土木之中,受苦的往往是百姓。
那些巧夺天工、历经千年被誉为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作品,真正的寓意应当是,凝结的其实是平民的血肉之躯。
眼前的老祖宗其实也算在内,比如长城和秦始皇陵。
但是如何改变,仅仅以假大空的方式劝说?
别说以对方唯我独尊而无情的性子,压根不会将这种意见放在心上,来劝一个必然砍一个。之后的朝代,大兴土木的君主不在少数。
倒不如先从生产力和工具上开始改变,循序渐进。
她戳了下手指,缓缓开口捧场:“公输说的有道理哎,理论上是可以模仿一二的。”
现代的搬运坦克车承载力巨大,多用于集装箱和大型运输。
哪怕只能模仿一半,也能省下不少财力人力。
何况公输逊作为鲁班后人,又多少会一些相里墨的本事,说不定能因地制宜,研究出适合当下的工具,就像先前的造纸术、农具一样。
↑返回顶部↑